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節(jié)親人祭拜亡靈時失魂落魄的心情寫照。然而,寄放在寶雞殯儀館的900余盒“無主骨灰”早已塵封多年,有的甚至存放了20多年,這些遺物孤寂地等待著,盼望著親人久違的問候。
骨灰盒被遺忘最長寄存23年
建于1966年的寶雞殯儀館存放著2500多位逝者的骨灰。由于骨灰堂多年未擴建,加之存入的骨灰數(shù)量逐年增加,骨灰堂出現(xiàn)骨灰盒無空間安放的難題。從1990年至今共有955盒骨灰被親人“遺忘”,有的骨灰盒寄存時間甚至超過23年,孤寂地躺在骨灰堂中,長期無人來祭拜。
殯儀館骨灰堂里,層層碼放的小格子約有五六米高,骨灰盒安放在格子里,格子外裝著玻璃,上面掛一把小鎖。透過玻璃,可以看見骨灰盒上寫著逝者的姓名、性別、生卒年月等信息。“骨灰盒的鑰匙只有親屬有,別人不能打開。”骨灰堂服務(wù)員小魏說。工作人員介紹,造成無主骨灰的原因有三種:一種是老人去世時子女年齡尚小,他們或許會在長大后來寶雞尋找親人遺骨;另外一種情況是骨灰寄放在寶雞,但是親屬又遠(yuǎn)隔萬里,不能每年清明來祭拜;最后一種情況是,骨灰盒每年要繳納50元的寄存費,并不算大的費用讓有些人“避而遠(yuǎn)之”。
“無主骨灰”存放3月可深埋處理
2000年11月1日實施的《陜西省殯葬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火化后的骨灰,3個月內(nèi)無人認(rèn)領(lǐng)的,由殯儀館做深埋處理。“無主骨灰并不是沒有親人,主要是無親人來祭拜、無親人來認(rèn)領(lǐng)。”寶雞市殯儀館館長馬別科說,殯儀館已將1966年~1990年之間的“無主骨灰”做了深埋處理,將他們安放在福祉園無名氏福祉。但是從1990年至今,骨灰堂又“積攢”出955盒無人祭拜的骨灰。
殯儀館支部書記、副館長白亞龍介紹,針對出現(xiàn)的“無主骨灰”現(xiàn)象,殯儀館也曾試著按照骨灰存放時留下的電話、地址尋找親屬,但是號碼變化或地址變更,往往是無功而返。
清明節(jié)祭奠逝去的親人是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寶雞殯儀館希望存放骨灰的親屬前來祭拜認(rèn)領(lǐng),好讓逝者亡靈有所慰藉。(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