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農業(yè)部發(fā)布了《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制定了首批標識目錄,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進行強制標識,其它轉基因農產品可自愿標識。
彭于發(fā)說,普通消費者無法依靠肉眼識別轉基因作物。目前網上流傳的通過大小或者編號等來區(qū)分轉基因作物的方法都是以訛傳訛。而網上流傳的轉基因食品名單,如櫻桃西紅柿、大個兒彩椒、小南瓜、小黃瓜等,也都不是轉基因食品。
如何看待轉基因作物?
【回應】要理性認識,不斷提升安全風險評估與管理水平
“轉基因不單純是科學技術問題。美國研制出來小麥轉基因技術,作為一種技術儲備,值得借鑒,這體現(xiàn)科研水平和國家競爭力。”牛盾指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楊曉光提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是轉基因安全評價的重要問題之一。轉基因食品推到市場之前須經過嚴格的食用安全性評價,這套評價體系相對于傳統(tǒng)食品而言更加嚴謹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對人體長期健康效應的評價。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黃大昉認為,對轉基因作物的認識要科學和理性。應當看到以下基本事實:國內外大規(guī)模應用已超過16年,每年億萬公頃土地種植轉基因作物,數十億人食用轉基因食品,未發(fā)現(xiàn)任何真正有科學證據的安全問題。經過多年科學評價和嚴格管理,人們當初擔心的某些問題陸續(xù)得到澄清和有效控制。實踐證明,依法批準生產的轉基因作物可放心食用。
黃大昉說,我國在農作物傳統(tǒng)育種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單靠常規(guī)技術難以突破農業(yè)發(fā)展的資源約束和技術瓶頸。為了增強農產品長期供給與保障能力,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為了搶占生物技術制高點,打破國外公司的壟斷,我國必須加快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
黃大昉同時表示,轉基因技術仍是一種新興技術,仍須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并不斷提升安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水平,使這一技術健康發(fā)展,日臻完善。(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