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這個寒假是怎么過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孩子們可能很難脫口而出,因為他們安排了太多精彩的“節(jié)目”。
“雙減”政策實施后的第一個寒假,光明日報開設“今年寒假孩子們這樣過”欄目,記者們走進青少年,感受、傾聽、記錄:當冬奧會小志愿者、參觀博物館、做紅色歷史的小講解員、自己研究小發(fā)明制作小作品、讀書、畫畫、運動、養(yǎng)花種草……翻閱一篇篇報道,在這些豐富多彩的寒假生活中,我們不僅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欣喜,更體會到“自主學習”的能量,看到自然和社會更廣闊的天地——
這是假期教育的最好“打開方式”
放手了,卻更高效了!在“雙減”后第一個寒假結(jié)束的時刻,我們想追問,這樣的假期生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假期不是休止符,更不是“提前學”的“學期翻版”,寒暑假、小長假,三個多月的時長占到整個學年的四分之一,如何讓假期的教育意義充分體現(xiàn),為孩子架起全面成長的橋梁?記者采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志勇。
1.假期要學習,但要換一種方式學習
記者:這個寒假,本報采寫的“今年寒假孩子們這樣過”欄目收到了良好反響,也讓我們看到了假期教育原來有這么多“打開方式”。由此我們想到,“雙減”后的假期是否開啟了假期育人新模式?與之前假期大多數(shù)學生和家長選擇報班、補課相較,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
張志勇:長期以來,我國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校外教育,重心還是圍繞考試升學教育運轉(zhuǎn)。不僅如此,校外教育儼然走在學校教育的前面,超前學、超標學的后果極其嚴重:一是擾亂學校教育。如果堅持按照課程標準實施“零起點教學”,有人會說,學校教育沒有因材施教;但如果按照學生在校外教育獲得的教育起點進行教學,那沒有參加校外學習的孩子就跟不上。其結(jié)果就是逼迫所有的孩子都到校外接受培訓。二是影響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孩子們在校外學過了,對學習的好奇心、新鮮感就沒有了。三是重復教育直接增加了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
假期禁止校外培訓機構(gòu)提供學科類培訓,并不意味著孩子們假期里不學習,更不意味著假期里不允許孩子們開展學科性學習。說到底,假期是要讓學生換一種方法學習,切忌把以學科知識傳授和作業(yè)為主的學校學科學習方式照搬到假期學習中來,因為假期并不具備學校學科教育的場景、師資和資源。
假期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社會實踐教育,或者說,以社會實踐資源為支撐的大學科學習、跨學科學習、項目學習等。社會教育打開了學生的認知時空和行動場域,開辟了學生成長所需的廣闊天地。在博物館,孩子們能夠“明史修己、積善成德”;在紀念館,孩子們能夠“繼學往圣、傳書萬方”;在天文館,孩子們能夠“凝望星空、創(chuàng)想未來”;在規(guī)劃館,孩子們能夠“放眼寰宇、宏覽天地”。
2.學期與假期的關系是“學”與“悟”
記者:“雙減”政策也在深刻地調(diào)整著家校關系,“雙減”意見中提出構(gòu)建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共同體。家庭教育該如何科學開展,以促進更緊密的家校合作、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
張志勇:生活是兒童的智慧之源,家庭教育是在生活中進行的。兒童通過生活感知外部世界、進行意義建構(gòu)的過程,是積累生活經(jīng)驗的過程,是自己去悟道理的過程,這個“覺”和“悟”的過程,就是兒童智慧發(fā)展的真實過程。
家庭生活教育要為兒童的學科學習提供經(jīng)驗支持。在許多家長眼里,孩子回到家里只要不看課本知識、不做作業(yè),就是在玩耍、不學習。其實,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生活教育為兒童接受學校教育奠定學科概念、學科知識的經(jīng)驗基礎。兒童在學校教育中接受大量學科概念、知識,其理解、貫通、內(nèi)化往往需要生活經(jīng)驗做基礎。
記者:我們也看到,假期里,一些家長依然有焦慮情緒,一些學科類補課現(xiàn)象依然暗中存在,緩解家長教育焦慮的關鍵點是什么?
張志勇: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這是國家實施“雙減”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應該說,“雙減”改革實施半年多來,廣大家長的教育焦慮情緒有所緩解。當然,“雙減”后有不少家長又產(chǎn)生了一些新的焦慮,焦慮作業(yè)變少,焦慮測驗考試變少,焦慮自己的孩子不上補習班后別人的孩子花高價上“一對一”私教怎么辦,焦慮孩子在學習上“吃不飽”,等等。
“雙減”后家校間要在教育理念上凝聚共識。升學考試重要,但孩子的健康成長更重要,我們不能讓孩子倒在升學考試的路上。堅決守住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三條底線,如果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出了問題,學生的一切學習成果都等于零。
“雙減”后家校間要強化學生學習狀況的溝通。怎樣給這些焦慮的家長重塑信心?學校老師要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分析,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長、學習方式,找到他們各自的學習短板,并和家長進行會商,一起解決問題。真正的問題找到了,家長也就不用“亂投醫(yī)”了。
“雙減”后家校間要強化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診斷溝通?,F(xiàn)在,學校不搞考試排名,考試成績不公開,家長心里就沒底了。從法律角度來講,分數(shù)是學生個人私事,不涉及公眾利益,保護孩子的分數(shù),就是保護孩子的隱私權(quán),保護孩子的人格權(quán)。分數(shù)思維越強的家長,越會看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不足,是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的差距,表現(xiàn)出對自己孩子未來教育前景的不自信。“雙減”后不再排名,每次重要考試之后,學科老師要重視和加強與家長、學生的對話,通過對話溝通,讓家長對孩子學習狀況有清楚的了解,讓每次考試評價成為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階梯。在這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問題、看到孩子成長的希望,比看重分數(shù)排名更重要。
“雙減”后家校間要在如何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上加強溝通?!半p減”后學校廣泛開展“5+2”課后服務,從周一到周五學校一般要提供兩個小時左右的課后服務。課后服務包括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學業(yè)困難學生的學科補習、學習優(yōu)秀孩子的學科拓展學習、興趣特長教育。家長要與學校積極溝通,充分利用好課后服務時間,盡量在課后服務時空滿足孩子個性化、差別化學習的需要。
3.走進生活的假期教育讓學生期待和著迷
記者:寒暑假、節(jié)假日、小長假,幾乎占據(jù)學生一學年的四分之一時長,未來該如何把這四分之一納入整體的教育考慮?以前假期和學期“兩不相擾”的狀況如何改變?
張志勇:假期并不是學校教育的“空窗期”。寒暑假、節(jié)假日、小長假等不補課,把假期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并不意味著假期沒有學校教育,更不意味著學校教育與假期教育是脫節(jié)的。教育部門、廣大中小學歷來重視假期教育,尤其是寒暑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會出臺做好學生假期學習、生活安排的通知,中小學則會根據(jù)教育部門的要求以及本校實際對學生的假期生活和學習生活、實踐活動做出具體安排,各學科教師則會對學生的假期作業(yè)、學科預習等教育活動做出具體計劃。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則特別強烈?!碧斓卮笳n堂,萬物好老師。假期教育是學生實踐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大好時光。
要讓學生增長知識和見識,堅持知行合一,學校的學科教育必然會延伸到校外假期的社會實踐教育。調(diào)研中我們了解到,很多學校都有類似安排,比如濟南市章丘第四中學,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和高中地理學習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開發(fā)了46個高中地理實踐性學習項目,這些實踐性學習項目,大都是在假期中進行的。他們?nèi)ス旁律竭M行綜合考察,去白云湖進行濕地水質(zhì)調(diào)查,對“限塑令”在生活中的實施情況進行訪談,去農(nóng)場體驗生活,他們觀察月相、晝夜長短和日影的變化,他們測量樓間距和太陽高度角……
走進生活的教育,讓學生期待,讓學生著迷。
(本報記者 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