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昌平區(qū),楊啟俊站在家門前。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楊啟俊
1931年出生在昌平縣(現北京市昌平區(qū))。
1942年,年僅11歲的楊啟俊加入晉察冀軍區(qū)政治教導處第四分隊,在門頭溝、張家口一帶扮作“小叫花子”傳遞情報。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楊啟俊復員回村。解放戰(zhàn)爭期間做過地下交通員。
新中國成立后,楊啟俊先后在華北文工團、昌平電影隊工作。2000年退休。
楊啟俊的背已經彎曲了。有人來拜訪,他戴上那頂有兩顆扣子的八路軍軍帽,穿上八路軍軍服,早早等著。拍照時,他會努力挺直腰背。
80年前,當時只有11歲,個子矮小的楊啟俊和兩個差不多大的搭檔穿著破舊的衣服,裝扮成“小叫花子”,來到敵人的據點,在一塊塊石頭下面尋找標記,找到藏著的雞毛信。之后徒步翻山越嶺,將信件送回后方。
他那時候還太小,沒有打過槍,不算真正上過戰(zhàn)場。但為了傳遞情報,在敵人的威逼下也沒透露自己的身份;敵人的子彈從他的頭頂擦過,血滲出來,情勢緊急,只能抓把土止血。楊啟俊說起這些經歷時,云淡風輕。
扮作小叫花 智送雞毛信
新京報:你在1942年加入了晉察冀軍區(qū)政治教導隊第四分隊,此前有上學讀書嗎?
楊啟?。簺]有。我出生在北京市昌平區(qū),當時還是昌平縣,日本人要我們每家出一個人做苦工,我母親去世得早,家里只有我父親和一個姐姐,父親要做農活,做苦工的活就落在了我的頭上。替日本人壘大墻,挖大坑,早上七點一直干到晚上六點,日本人不管飯,早上從家里帶個玉米面窩頭,中午吃,頂一天。稍不如意,干得慢一點,日本人的鞭子就下來了。
新京報:你是怎么加入晉察冀軍區(qū)政治教導隊第四分隊的?
楊啟?。何腋赣H是村里的支部書記,八路軍偶爾來我們家過夜,他們覺得我還不錯,問我愿不愿意跟著他們當兵。我當然是愿意的,不愿意再給日本人干苦力。我爸有些猶豫,我們家就我和我姐兩個孩子。后來是我們一塊兒給我爸做思想工作,他點頭了。
新京報:你當時主要做什么?
楊啟?。何沂莿⑷剩ㄔ斡历枺?941年,晉察冀分局成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劉仁為城工委委員之一,領導了北平地下黨組織)的勤務兵,但還有一項額外的任務,那就是搞情報。
地下黨偵查出敵方有多少人、多少槍、多少炮,寫成小紙條,折好,緊急的上面就插上雞毛,就是常說的雞毛信。我們就負責到提前約定好的地方去取,然后把情報送到后方。
取情報的都是一群小孩,和我差不多大,為便于偽裝,每三個人分為一組。當兵那四年,我沒穿過軍裝,就是“小叫花子”打扮,但我們穿的鞋是有講究的,鞋底用紅繩扎出三個紅點,怎么磨都磨不掉,有的黨組織靠這個來辨認我們的身份。鞋里上面割了個小口藏情報,再安個子母扣,防止被搜查時情報掉出來。
“子彈從我的頭頂擦過”
新京報:傳遞情報的時候,被日本人發(fā)現過嗎?
楊啟?。河幸淮挝覀儚男玫角閳蠡貜埣铱诘穆飞希屓毡颈プ×?,說我們是“小八路”,把我們全身搜遍了,讓我們脫鞋的時候,我是真害怕。
好在最后沒搜出來,日本兵把我們鎖在廁所里,只給喝水,不給吃東西。我們中的一個人比較聰明,趁日本兵沒注意,在廁所里轉頭把信拿出來吞到肚里了。三天后來了一個翻譯官,不知道他們怎么交涉的,把我們給放了。
新京報:你頭上的疤是怎么來的?
楊啟?。阂驗榍閳髿У袅?,我們不甘心,我說上東山坡去瞧瞧,打探敵軍的情況。
我們趴在山坡上,突然幾聲槍響,當時我們三個中有一個東北來的,比我大三歲,長得高,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他倒下了。
我比較矮,一顆子彈從我頭頂飛過去,擦出血了。我和剩下的那個伙伴,直接被嚇哭了,但也趕緊止住了,不能哭,我們得趕緊跑,活命!
新京報:犧牲的人多嗎?
楊啟?。何覀冃£牣敃r一共是21人,都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犧牲了七八個人,有的是被日本兵發(fā)現身份后,直接拿刺刀挑死的。
新京報:當時部隊在什么樣的條件下作戰(zhàn)?
楊啟?。何覀冏〉牡胤讲淮_定,開始在門頭溝一帶,后來轉移到張家口、太原。每次都是晚上偷偷轉移的,有時候一宿得走80里地。
有時候就住在廟里、山里,沒吃的我們就上山找野菜,可以吃三天。一兩天吃不上東西的時候也有。
有時候住在地下黨員家中,趁著黑天去,再趁著黑天離開,那時候能吃得好一點,吃得最多的就是豆干飯。
“經過天安門的時候我特別高興,這是一種榮譽”
新京報:你在抗戰(zhàn)勝利的第二年就復員了?
楊啟?。簩?,抗戰(zhàn)勝利后,有個要求是讓老少病殘復員,我屬于少的。我們當兵的時候,沒穿過軍裝,回家前,發(fā)了五件,我到現在都還在穿。
復員后,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我也在流村地區(qū)當過交通員,幫解放軍從北京城里運手槍、機關槍出來。冬天,買大白菜,切開后,掏出心,把手槍藏里面,再把白菜接好,潑上水凍上。馬車兩邊的木板里面掏空,藏大的機關槍。
新京報:新中國成立后,你從事什么工作?
楊啟?。寒敃r我去了剛剛成立的華北文工團,之后,回到昌平電影隊放電影,當時放《永不消逝的電波》《英雄虎膽》,還放過《英雄小八路》《紅孩子》。也有一些部隊找我,請我給他們講講我當小八路時候的經歷。
從電影隊退下來之后,我在鄉(xiāng)里工作,一直到2000年,我69歲的時候,才沒有再工作。
我現在是吃穿不愁,政府給我補貼,每年還有衛(wèi)生部門上門檢查身體,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新京報:2019年,你參加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典活動,還記得當時的情況嗎?
楊啟俊:我是在群眾游行的第六個花車上,經過天安門的時候我特別高興,這是一種榮譽。
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的時候,我也去了,那時候我是坐在廣場上看。
老八路越來越少了,我們村有42個在抗日戰(zhàn)爭時候當兵的,現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在戰(zhàn)場上,我能僥幸活下來,能活著看到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發(fā)展到現在這么強盛,我很知足。
新京報:你有什么心愿嗎?
楊啟俊:我希望等到新中國成立80周年的時候,我還能參加慶典活動。
在戰(zhàn)場上,我能僥幸活下來,能活著看到我們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發(fā)展到現在這么強盛,我很知足?! 獥顔⒖?/p>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陳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