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雙手也能游泳,失去一條腿也能奔跑,眼睛看不清也能進(jìn)球......這是杭州亞殘運會現(xiàn)場給予我們的激勵和感動。在這場以體育為名的盛會上,一個個“沒什么不可能”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感嘆: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給我們太多感動。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曾說:“殘疾人運動是喚醒人類良知的運動?!笨梢姎埣踩梭w育運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那么,杭州亞殘運會為何令人感動?它有著怎樣的“情感張力”?
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中國代表團(tuán)入場 圖源:“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微信公眾號
一、依然熱愛生活的“英雄主義”
一位著名作家在經(jīng)歷殘疾的折磨后,曾反復(fù)思索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么活,第三個,我干嗎要寫作。
這樣的問題,許多殘疾人可能都遇到過。他們有的生來有憾,有的突逢變故。相比健全人,他們的生活進(jìn)入了困難模式。
對于杭州亞殘運會的運動員來說,體育為他們打開了生活的一扇窗戶。認(rèn)清了生活的困境,卻依然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信念,這樣的“勇敢”尤為珍貴。
就像開幕式上,“刀鋒戰(zhàn)士”潘俊帆與王廣玉君的奔跑,似乎在告訴世人,不能讓肢體的殘疾禁錮住自己。
2020年的一場意外,王廣玉君失去了左小腿,一度喪氣的他,看到了潘俊帆的視頻。同為截肢者,潘俊帆跑步踢球,甚至穿越戈壁、速攀雪山。受他鼓舞,王廣玉君帶著“機械腿”跨上機車,于飛馳中重新找到了自我。
二、“殘疾不等于殘廢”的拼搏精神
體育運動,讓殘疾人找到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而在上賽場前,他們用一次次的努力證明:我也行!
“籃球女孩”錢紅艷4歲因車禍截肢,爺爺將半個籃球套在她身上,幫助她“行走”。11歲加入游泳隊,每天訓(xùn)練很累,錢紅艷會躲在水里哭,“因為在水里哭,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不會知道”。
從“籃球女孩”到“水中飛魚”,錢紅艷說:“殘疾不等于殘廢,希望更多的殘疾人朋友鼓足生活的勇氣,用實際行動證明人生價值,回報社會,成就自我?!?/p>
改變始于體育,從不止于體育。正如亞殘奧委員會主席馬吉德·拉什德致辭中說:“你們將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擁有決心和勇氣,便可以取得無限成就。”
“籃球女孩”錢紅艷 圖源:人民日報
三、與輸贏無關(guān)的守望相助
追逐勝利,但不把勝利當(dāng)作“唯一”。在輸贏之外,還有很多值得被看見的東西。
比如,隊友甚至對手之間的攜手互助。田徑100米T11比賽的領(lǐng)跑員用10厘米的引跑繩指引運動員的方向,卻在沖線前降速退場;中國女子輪椅籃球隊隊員主動扶起輪椅翻倒的泰國運動員……
比如,情侶間的扶持鼓勵。10月23日,中國盲人門球男隊首戰(zhàn)告捷,一頭白發(fā)、戴著黑色眼罩的守門員胡明耀備受關(guān)注。他與女友七七在打工時認(rèn)識,彼此照顧著一路走來,收獲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祝福。作為自媒體人的七七,還拍攝了許多盲人門球的科普視頻,讓更多人關(guān)注到這項運動。
體育讓殘疾人運動員被看見,而親人、愛人的鼓勵,治愈了他們的黑暗時刻,也讓努力有了更大的價值。
四、觸及心靈的現(xiàn)場教育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比賽事傳播更具穿透力的,是賽場上的精神和力量。
在輪椅女籃小組預(yù)賽現(xiàn)場,場上姑娘們的表現(xiàn),感染了兩位坐在輪椅上的姑娘。這兩位遭遇意外的姑娘說,這場比賽讓她們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可能。大家的努力實實在在鼓勵了許多殘障人士,讓大家更勇敢去面對苦難,這讓隊員們也很高興。中國女子輪椅籃球隊主教練陳琦說:“學(xué)會自立、自強、自信,我想這個意義比大家得了什么獎、拿了什么獎牌還要更大?!?/p>
這兩天,有一些學(xué)校暫時停下文化課,帶領(lǐng)孩子們來看亞殘運會的比賽,感受運動員們不屈的精神,學(xué)習(xí)如何堅持、如何追尋夢想、如何對待成功與失敗。這是賽場,更是孩子們的人生教育課堂。這樣觸及心靈的教育,是其他方式難以代替的。
這種力量的傳遞,讓社會變得更加向上,也是亞殘運會比賽的重要意義之一。有網(wǎng)友看完比賽后評論:“看到他們,以后遇到生活、工作中的難題,有更多理由讓自己堅持了。”
正如杭州亞殘運會宣傳推廣歌曲《我們都一樣》所唱的:“在亞洲美麗家鄉(xiāng),我們都一樣,載夢遠(yuǎn)航;我們都一樣,永不彷徨;我們都一樣,為夢閃亮?!?/p>
五、“無礙”更有愛的城市溫情
有人說:“體育是打造更具包容性社會的契機。”以辦賽為契機,三年多來,杭州先后推出了12輪無障礙硬件問題排查,改造提升14萬個無障礙點位及重要公共服務(wù)場所。一點一滴的細(xì)節(jié)里,都藏著這座城市的平等、包容、友好。
亞殘運村里,出入口被加寬了,輪椅就餐區(qū)的特制桌椅加寬加深,服務(wù)臺高度不超過80厘米......如此種種,都讓殘疾人運動員的比賽和生活更為便利。
亞殘運會讓世界看到了更多殘疾人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情感關(guān)注,需要長久地延伸到運動會之后,注入到越來越健全的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shè)之中。
六、科技應(yīng)用中的人文關(guān)懷
在杭州亞殘運會火炬?zhèn)鬟f中,電子導(dǎo)盲犬亮相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清晰的語音提示和穩(wěn)定的腳步聲,幫助火炬手順利完成了傳遞。開幕式上火炬手徐佳玲通過意念控制的仿生手,完成了主火炬的點燃。以人為本的科技不斷進(jìn)步,讓殘疾人有了重新掌握身體控制權(quán)的可能。
開幕式上火炬手徐佳玲通過仿生手完成了主火炬的點燃 圖源:新華社
亞殘運會期間,數(shù)字手語翻譯機器人“小莫”,能看懂手語,還能將自然語言翻譯成手語“播報”。作為聽障人士的翻譯官和手語轉(zhuǎn)播器,“小莫”既能幫助聽障人士更好地觀賽,還能帶他們暢游西湖。
溫暖,不光在賽時。浙江數(shù)字化改革的進(jìn)程里,少數(shù)人的需求從來沒有被忽視。此前上線的“數(shù)智殘聯(lián)”系統(tǒng)搭建起了需求和供給的無縫對接平臺,惠企助殘、輔具智配、志愿助殘云服務(wù)等服務(wù)場景,讓殘疾人的需求能得到快速響應(yīng)。
精彩的體育比賽終將落幕,但亞殘運會發(fā)出的“尊重、平等、包容”號召,始終回響。還記得海倫·凱勒說過一句話:“為什么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fù)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