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建東 張吉華
從山頂看到的旬河村
謝吉安近照。胸前佩戴的兩枚紀念章,一枚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一枚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章。
謝吉安全家福
近日,央視電視劇頻道重播的戰(zhàn)爭題材史詩巨制《跨過鴨綠江》,正在掀起新一輪收視熱潮。聽說鎮(zhèn)安縣青銅關鎮(zhèn)旬河村三組小寨溝有一位92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名叫謝吉安,我們立即滿懷敬意前去采訪。
從青銅關鎮(zhèn)的東坪出發(fā),我們沿著盤山公路一路往上,來到一個叫小五臺的山頂,又一路向下到達溝底,這兒就是旬河村(原龍勝村)。然后,我們再沿著一條小溪盤山而上,小路越走越細,遠遠看見半山腰有一個紅色的屋頂,那就是謝吉安老人住的地方。
聽說我們前來采訪,老人精神矍鑠地迎出門來,只是耳朵有些背,我們要大聲說話他才能聽見,有時候還要靠80多歲的老伴附耳大聲提示,他才能抓住幾個字眼。但是,當他談起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經歷時,記憶是那樣清晰,激情是那樣飽滿,敘述也有條不紊。我們仿佛聽到了久遠的隆隆炮火聲,依稀看到了志愿軍戰(zhàn)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沖鋒陷陣的颯爽英姿……
三八線拉鋸戰(zhàn)
謝吉安是1950年10月隨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zhàn)的。他清楚記得,自己被編入118師350團2營4連2排2班。
進入朝鮮,沿途都能看到被美國飛機炸得著了火的房子,老鄉(xiāng)們無家可歸,妻離子散,四處躲藏。戰(zhàn)士們都恨得咬牙切齒,發(fā)誓要為朝鮮老鄉(xiāng)報仇。
剛到朝鮮時,朝鮮老鄉(xiāng)不知道中國人民志愿軍是干啥的,語言也不通,有些冷漠和抵觸。有一次,謝吉安班上的一個戰(zhàn)士借朝鮮老鄉(xiāng)的灶火做飯,老鄉(xiāng)卻用水把火澆滅了。也許老鄉(xiāng)怕燒火被敵人發(fā)現(xiàn),但因雙方無法溝通,讓我們的戰(zhàn)士很難理解。當然,這只是很短一個時期,志愿軍與朝鮮老鄉(xiāng)的魚水之情很快就建立起來了。
由于我軍對“聯(lián)合國軍”的情況還不熟悉,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上級命令白天休息晚上行軍。1950年10月底,謝吉安所屬部隊打了第一個殲滅戰(zhàn)。當時,我軍正夜間行軍,巧遇敵人連部開會,便一鼓作氣圍殲敵軍,敵軍死傷過半,殘敵狼狽逃竄。此后,志愿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交戰(zhàn)無數次,把敵人打到三八線,又從三八線打到西海岸。按上級命令在海邊防御半月后,我軍又退回三八線,就這樣來來回回進行了多次拉鋸戰(zhàn)。
謝吉安回憶說,我們的裝備和敵人相比,處于劣勢。就拿服裝來說吧,我們的鞋還是膠鞋,在零下十幾度,腳都凍壞了。我們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鉆進去把拉鏈一拉,抗寒耐冷。這種差異,同時也激發(fā)出我軍將士不怕苦不怕死的戰(zhàn)斗豪情。
高臺山戰(zhàn)役
謝吉安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大仗,是高臺山戰(zhàn)役。
他沉思良久,感嘆地說:“這次戰(zhàn)斗很苦,很慘,持續(xù)半月,死傷巨大。”攻打高臺山時,最大的問題是沒糧吃沒水喝。戰(zhàn)斗開始前,我軍在朝鮮老鄉(xiāng)家里做飯,戰(zhàn)斗一打響,大部分房子被炸毀了,老百姓也躲難去了,戰(zhàn)士們就只能挨餓。敵人掌握制空權,敵機非常猖狂,見人就扔炸彈,我們的后方運輸特別困難。
謝吉安回憶說,當時吃不上飯,戰(zhàn)士餓了,就抓把雪吃。后來部隊首長覺得戰(zhàn)士老是挨餓也不是辦法,沒有力氣打仗了,就想辦法籌糧。有一次,謝吉安帶著兩個戰(zhàn)友在一個山溝里面找到了一戶老百姓的房子,主人已經跑了,他們在屋里翻出了一袋稻谷和一袋土豆。當時,毛主席強調要愛護朝鮮的一草一木,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戰(zhàn)士身上沒有錢,怎么辦?后來,他們把土豆背走,給朝鮮老鄉(xiāng)留下了一條毯子和一條繳獲的美軍鴨絨被作為補償。有了土豆怎么吃呢?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見火,敵人的飛機隨時會轟炸。沒有辦法,他又帶著3個戰(zhàn)友冒著生命危險,把這袋土豆背到那戶老百姓家里煮熟。送到前線陣地以后,土豆全都凍硬了,沒法吃。可是,戰(zhàn)士們餓啊!他們只能夾在胳膊窩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說到這里,謝吉安用手揉了揉發(fā)紅的眼睛。
再到后來,大家開始吃樹葉了。山上有種樹,葉子能吃,有豌豆味兒,戰(zhàn)士們餓得發(fā)慌,只有吃它,樹葉很快就被吃光了。再這樣熬下去,肯定不是事情。首長召集班以上共產黨員開會,商量突圍,必須沖出去,否則死路一條。首長要求連排以上干部沖在前面,班長在后面壓陣。每個戰(zhàn)士只有一二十發(fā)子彈,把子彈和手榴彈集中在前面的戰(zhàn)士身上,后面的戰(zhàn)士只帶5發(fā)。營長率領黨員干部在前面殺出一條血路,突圍成功,保存了兵力。
出生入死,淡泊名利
謝吉安在朝鮮戰(zhàn)斗、生活了三年,回憶起那段歲月,他深感自己“命大”。一次戰(zhàn)斗間隙休整,他親眼看到身邊的兩名戰(zhàn)友被敵人的流彈炸死,還有兩次流彈落在自己旁邊,沒想到都是啞炮,他才幸免于難。
由于眼睛好、技術過硬,一梭子幾十發(fā)子彈極具殺傷力,謝吉安沒有打過空槍,總是槍響人倒。而他所在班的班長技術更加過硬,一個班只配一挺沖鋒槍,那是班長的專利,他很羨慕班長拿著沖鋒槍的樣子,很牛氣。
謝吉安在朝鮮冒死救過兩條人命。有一次,敵人的炮彈落在我軍糧食倉庫里,而倉庫里當時有幾百萬斤糧食,那可是大家的救命糧啊!他二話沒說,用水澆透全身,沖進去救糧滅火。這時,他聽到兩個小孩在墻角啼哭,就趕緊把他們從火海中抱了出來。孩子的母親連連向他叩頭,長跪不起。“你小子還真行!”連長拍著他的腦袋贊揚道。
謝吉安說,老兵喜歡打仗,新兵喜歡訓練。在戰(zhàn)場上打紅眼時,大家根本不怕死,從戰(zhàn)場上搶回或傷或亡的戰(zhàn)友,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他還說,電影里戰(zhàn)士邊喊“沖啊”邊沖鋒,其實是不對的,攻打山頭時,千萬要記住,沖擊的時候不要喊口號。端著刺刀喊著口號,就等于給敵人豎了靶子。有一次,我軍和美國兵打“交手戰(zhàn)”,拼刺刀,美國兵個子高、麻稈腰,我們技術高、手腳麻利。他一氣刺死了3個敵人,渾身都是血,成了“血人”。戰(zhàn)斗結束后,連長長時間抱著他,沒說一句話,只拍拍他的肩膀,似乎在說:“好樣的!好樣的!”
營部讓戰(zhàn)士上報立功戰(zhàn)績。謝吉安想,多少戰(zhàn)友都犧牲了,在戰(zhàn)場上殺敵是應當的,不能邀功,所以他一次也沒有上報。有人說他傻,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謝吉安一生看淡名利,就連抗美援朝的幾枚紀念獎章,早年也被兒女們當作玩具玩丟了。
返鄉(xiāng)歸田,不忘本色
1953年,謝吉安按照上級指示隨部隊回國,在河北搞建設,主要是蓋房子,每連都有技術工人指導。不長時間,部隊蓋起了一街兩行的新房,非常氣派。他看著這些一流的建筑,打心眼里高興,因為這里面有自己的汗水。
謝吉安說,因為自己技術過硬,連長讓他每天早上帶領新兵訓練,越野跑是他的強項。
在河北待了三年之后,有一天,教導員告訴他們:“任務完成了,你們可以回家啦。”戰(zhàn)友們都舍不得離開部隊,不愿回家。于是,各連開會,給戰(zhàn)士做思想工作。首長說,在地方也要開展工作,也需要建功立業(yè),戰(zhàn)士在哪里都能發(fā)光,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除了營級以上干部,全部復員。1956年農歷三月初六,謝吉安從河北回到老家鎮(zhèn)安縣龍勝鄉(xiāng)。
當時,他家里的條件很差,連房子都沒有。本隊的姑娘李宗蓮暗暗喜歡上了這位勤勞勇敢的復員兵,可他的家里窮得叮當響,她就耐心做工作,說服了父母。1957年謝吉安“倒插門”住進了李家,1959年與李宗蓮結婚。直到現(xiàn)在,李宗蓮還常常調侃他:“我們家養(yǎng)活了你兩年,你吃住在李家,掙的工分卻歸謝家。”謝吉安很愛聽這樣的嘮叨話。
謝吉安在龍勝鄉(xiāng)當了兩年民兵連連長、一年武裝干事后,因文化水平有限,自愿回家務農。無論在鄉(xiāng)上還是在生產隊里,白天,他不是和大家一起練兵、打靶射擊,就是栽紅苕、種苞谷;晚上,組織研究練兵計劃、生產計劃,宣傳黨的政策。在完成公糧上繳任務中,他多次獲得鄉(xiāng)上的表彰。社員們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是有覺悟肯奉獻的好同志。
更多的時光,他在享受新生活帶來的幸福,平平安安過自己的小日子。夫婦二人育有五女一兒,都很勤勞善良,日子也越過越殷實。
采訪接近尾聲時,老人的兒子謝書喜留我們吃飯,我們盛情難卻,只好落座。席間,老人拉我們到上席就座,在推讓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老人的手勁兒特別大,把我們按在座椅上動彈不得。我由此聯(lián)想到老人年輕時一定臂力過人,如果拼刺刀,一兩個敵人絕不是他的對手。
席間,老伴不小心把菜夾掉了,準備扔給狗吃。老人正色說:“我吃,想想那時的生活多苦,要是有這些菜吃,多少人就可以活命呀!”說著撿起來,在嘴邊一吹,吃掉了。
老人反復對我們說:“自己沒有做啥,政府每年給我一萬四千多元撫恤金,啥時不死念記到啥時。”“國家政策這么好,農民吃住樣樣照顧,不知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們可要珍惜呀,年輕人可要感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