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fā)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規(guī)定,與往年辦法相比,特別添加了在報名提供材料時要簽訂誠信承諾書的內(nèi)容(3月29日《京華時報》)。
以重慶狀元民族身份造假事件為例,即便當事學生簽訂了“誠信承諾書”又能如何?這種事根本不是學生能決定的,而是由其家長一手操作的,“誠信承諾書”也根本無法阻擋決心造假者的步伐??梢?,杜絕高考造假、舞弊行為,關鍵不在是否簽訂“誠信承諾書”,而在職能部門的審查和監(jiān)管是否到位。對于高考資料造假者,我們要分析和掌握造假者的動因,從而對癥下藥。從現(xiàn)實的情況來看,高考資料造假無非是為了在高考中獲得加分,或在大學錄取上獲得優(yōu)先的待遇。重慶狀元民族身份造假,就是因為國家對具有少數(shù)民族身份的考生有很多高考優(yōu)惠政策。因此,能否杜絕高考造假,與是否簽訂“誠信承諾書”無關,關鍵要將考生重點信息,特別是有關高考加分、涉及高考優(yōu)惠政策的資料,通過適當?shù)姆绞饺婀_,接受其他學生和社會的監(jiān)督,如此才有可能杜絕高考資料作假。對于高考舞弊者而言,“誠信承諾書”同樣也起不了多大的約束作用,關鍵是在平時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和引導,同時要加強監(jiān)管,加大對舞弊行為的處罰力度。
一紙“誠信承諾書”杜絕不了高考造假,也無法減輕教育部門的責任。與其勞民傷財、增加學生負擔搞“誠信承諾書”,教育部門不如多從自身出發(fā),找找自身原因,想想自己在預防、減少高考造假、舞弊行為上還要下哪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