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王景之是一個讓人羨慕的米廠會計,因為一個冤案,改變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軌跡。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他用了50年到各級部門奔走呼號,今年已經77歲了。昨天,記者從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該院于日前對王景之老人作出了無罪判決。面對這份遲來的無罪判決,老人淚流滿面。
案情回顧
50年前,小會計蒙冤入獄
王景之是江蘇省濱??h五汛鎮(zhèn)向陽村人,1937年出生,18歲參加工作,先后做過民工、通訊員和生產隊會計,1960年到五汛公社中東米廠做會計。
1963年1月5日下午3點,當時只有27歲的王景之被廠革委會主任叫到會議室。據(jù)王景之回憶,當時會議室里面還有其他很多人,廠革委會主任當即宣布:王景之被人舉報與一位軍人的妻子通奸,并生有一子。隨后他被濱海法院的法警帶走了。
濱??h人民法院審理認為,王景之思想意識不健康,于1962年春與一位軍人之妻趙艷芳發(fā)生了關系,并導致女方懷孕,為了掩蔽其非法事實的暴露,則千方百計地為女方墮胎未遂,直到1963年元月生下一男孩(后由他人領去撫養(yǎng))。王景之在被人控告時,態(tài)度極不老實,并與女方計劃嫁禍于人,造成了不良影響。
1963年8月1日,濱??h法院一審判決王景之犯破壞軍婚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隨即,王景之不服,向當時的鹽城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上訴,被中院駁回,維持原判。王景之入獄后,會計工作和黨籍同時被開除。
申冤之路
多年來困難重重不言放棄
1965年8月,王景之出獄后,開始了長達近50年的申冤路。
由于當時處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時期,他的每次申冤信都石沉大海。據(jù)王景之老人回憶,每次到公社、縣里反映情況,得到的就是“四類分子想翻案”,伴隨他的是大隊、生產隊的游街、批斗,一些孩子還用泥塊砸、口水吐。
1979年以后,王景之在種田之余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上訪申訴,前后跑遍了濱海、鹽城、南京、北京所有他認為能夠幫助他平反昭雪的地方,由于他的案件屬于刑事犯罪,不屬于文革期間的冤假錯案平反的范圍,因此在1999年前沒有一個單位受理他的案件。
“由于父親是‘坐過牢’的人,那個年代我們全家都受到歧視,頭也抬不起來,哥哥姐姐們的成績都很好,可都沒有錢上學,都沒人愿意幫我們。”王景之的小女兒王育花說,兩年的無辜牢獄,使父親變了一個人似的,腦子里成天就想著要翻案,家里稍微有點錢就被他用在了去申訴的路上。雖然相信父親是被冤枉的,可全家老小還要過日子,母親就沒日沒夜地干活掙錢,在10年前就積勞成疾去世了。
一線希望
想通過親子鑒定洗清冤屈
2005年3月下旬的一天,王景之看到報紙上刊登一篇文章說親子鑒定讓失散三十年父子相認,他由此想到親子鑒定也可以還他一個清白。王景之找到了律師,由律師找到了當事人請求配合,并對當事人進行了調查,拿到了一手材料。隨后又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訴要求做親子鑒定,2009年江蘇省高院依據(jù)王景之提供的刑事申訴材料,指定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案卷、案件進行調卷審查,認為有瑕疵,后又將案件移交給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
2011年4月15日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jù)王景之的申訴材料,以及對原案卷的審查,對1963年濱??h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書及其二審判決書作出“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刑事裁定,撤銷了兩次判決,發(fā)回濱海法院重審。但濱海法院卻在2011年11月30日刑事裁定,又維持了1963年的判決書。
王景之只得再次上訴。“希望雖然破滅,但我沒有停下申訴的腳步,”王景之說,他又多次到鹽城中院、江蘇高院、最高人民法院申訴,請求地方法院做親子鑒定,請求查明破壞軍婚案真相,并引起了上級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