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只有45歲,但從事錢幣收藏、研究已經(jīng)30多年,收藏有先秦至中華民國的各類錢幣數(shù)萬枚3000余種,特別是在中國近代銅元的研究上有較深的造詣,是錢幣收藏專業(yè)網(wǎng)站《中華錢幣網(wǎng)》銅元板塊的版主——
在“錢幣世界”里享受清貧
●文/圖 張雯雯
初涉收藏
1977年,龐愛民剛上初中時,父親在老林供銷社當營業(yè)員。一天,他在門市部看到父親試電池用的小燈泡電線上拴著一個金黃色的“道光通寶”小銅錢,立刻被上面精美的書法藝術(shù)所吸引,非常想擁有這枚銅錢。但是,早在抗戰(zhàn)時期就入黨的老父親告訴他:“這枚銅錢是國家的,咱不能占國家的便宜,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即使再喜歡,也堅決不能要!”這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從此成了龐愛民的人生座右銘之一,一直伴隨著他30多年的收藏生涯。
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龐愛民迷戀上了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在那個年代,一個封閉的山區(qū)小鎮(zhèn)根本沒有收藏方面的信息,更沒有可以參考的資料。龐愛民憑著對古錢文化的摯愛和執(zhí)著的性格,自己摸索著進行收藏,沒有錢去購買錢幣,他就用平時舍不得吃的饅頭、蘋果、水果糖等和同學交換,有時候甚至替同學寫作業(yè)換取幾枚古錢。在上初中和高中的6年里,他共收藏了2000多枚古幣,后來才知道這些古幣都是被人們稱為“垃圾幣”的乾隆、嘉慶和道光通寶小平錢。雖然這些錢幣的價值不高,卻培養(yǎng)出了他的收藏愛好和對錢幣文化的審美、鑒定能力。
艱辛之路
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帆風順的,想要做出一點成績,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錢幣收藏更是如此。
1984年參加工作以后,龐愛民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資金。每逢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他都要騎著自行車走村串戶收集古錢幣。每到一個村子,他先和村民聊天,了解基本情況,再由村里的熱心人帶著他逐戶地詢問,尋找古錢幣。從每戶的門簾掛鉤到小孩的雞毛毽子,從老太太的百寶箱到收購廢品的廢銅筐他都細心地尋找過。有一次,龐愛民到鳳凰古鎮(zhèn)下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一個老銅匠正在往坩堝里熔化古錢幣,他就前去阻止,可固執(zhí)的老銅匠說什么也不聽,還說他的師父從傳他手藝到現(xiàn)在都是用熔化的古錢打制銅器的,不這么做就沒有加工原料,生意也沒法做了。看到這種情況,龐愛民非常著急,連續(xù)5次去老銅匠的家里宣傳中國錢幣文化和收藏、研究價值,告訴他如果那樣熔化古錢,極有可能把一些價值較高的稀有幣毀掉,建議老銅匠把古幣擺在門口供錢幣愛好者選購,改用其它廢舊銅材加工銅器。龐愛民的真誠感動了倔強的老銅匠,從那以后老銅匠再也沒有熔化過古錢幣,賣出的古錢幣還增加了他的收入。因此,老銅匠和龐愛民成了忘年交。
收藏界有句老話:識古不富,迷古必窮。迷戀古錢幣收藏,讓龐愛民在經(jīng)濟上經(jīng)常遇到窘迫的時候,但無論經(jīng)濟多么緊張,他都始終沒有忘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購買古錢幣時,對缺乏古錢幣知識的人,他都會認真地給對方講解,并且用市場價購買,不讓對方吃虧。他收藏的古錢幣,經(jīng)常有外地人出高價購買,他都婉言謝絕。遇到剛開始從事錢幣收藏的人,龐愛民總是耐心地給他們講解錢幣知識,毫不保留地傳授自己的收藏經(jīng)驗。無論到哪里,事情多么忙,龐愛民都要擠時間去古玩市場看看,會會那里的藏友,挑選喜歡的古錢幣。1994年,他和妻子準備用積攢了5年的1300元錢到西安買電視機,龐愛民堅持先到古玩市場看看。在八仙庵市場,幾個店主正圍著一個農(nóng)村來的藏家看錢幣,龐愛民擠過去一看,是一枚在泉界被稱為名譽品的西漢王莽時期“六泉十布”之一的“差布五百”,買家開價1800元,幾個店主只給50元。龐愛民知道這是一枚可遇不可求的好錢幣,急忙和那位藏家進行協(xié)商,最后用買電視機的1300元買下了這枚錢幣,買電視機的計劃因此推遲了6年時間。為了這枚古錢幣,妻子沒少埋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