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廠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員工也認為傳言過于夸張,原因是茅臺酒廠的產量有限,加上市場流通環(huán)節(jié)能產生更多利潤,所以特供酒的產量并不多。“特供部門能買到的那點酒,遠遠不夠他們自己用的。”他說。
從企業(yè)盈利角度去看,這樣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作為上市公司,沒有股東能忍受產品供不應求和低利潤的狀況同時出現(xiàn)。而這家企業(yè)全線產品在去年實現(xiàn)了超過87億元的凈利潤,平均每天盈利高達2400萬元。
在茅臺酒廠面積龐大的廠區(qū)內,幾乎每一個車位上都停放著員工的私人轎車。一位手拿竹耙在廠房里為冒著熱氣的高粱散熱的年輕工人說,他的年收入有七八萬元,而企業(yè)平日發(fā)的食用油、大米、衛(wèi)生紙之類的福利用品“用都用不完”。
“我們用最好的設備,最復雜的工藝,生產著最好的酒。”他自豪地說道。
真假茅臺
但在空氣中彌漫著濃厚酒糟味的茅臺鎮(zhèn),這樣的場景只向外界傳遞了其可以自我炫耀的一面。事實上,隱藏在高端茅臺酒背后的還有一條發(fā)展日益成熟的造假利益鏈,“真假特供茅臺”共存的局面在這座西南小鎮(zhèn)尷尬上演。
在因酒出名的茅臺鎮(zhèn),數(shù)以百計的大小酒廠四處散落在小鎮(zhèn)的山間坡角。茅臺酒廠的顯赫名聲一直為這些酒廠提供著最好的廣告宣傳。它們與茅臺酒廠一起,構成了這個城區(qū)面積僅有約4平方公里、擁有兩萬多居民的小鎮(zhèn)的經濟命脈。
在緊靠茅臺酒廠大門右側一條坑坑洼洼的破舊街道上,眾多當?shù)厮饺司茝S開著各自的展銷店。除了外人聞所未聞的招牌外,展銷店內部擺放著蒙著紅布的笨重酒壇,墻壁櫥柜上陳列著各式樣品酒,千篇一律得像是復制出來一樣。
與在編號為0001的專賣店里茅臺酒一瓶難求的局面相比,只要多加留意,就能在這條灰塵撲面的街道上買到外人難得一見的“特供茅臺酒”。
在位于街道中部一間約30平方米的雜亂小店內,每有顧客臨門,一位年輕店員就會上前殷勤地介紹自家的各款白酒產品。擺放在酒壇上的一塊塊白色紙板,清楚地告示著不同品質白酒的價格,最便宜的20元/斤,最貴的240元/斤。而且,年輕店員還有不輕易示人的藏品,只要取得他的信任,就能看到一瓶“茅臺特供酒”樣品。
對于這瓶酒,他的介紹是:“這是用自家酒廠里品質最好的散酒灌裝的,喝起來跟茅臺酒差不多,一般人分辨不出真假。”他還會告訴客人,這樣的酒“要多少有多少”。
只要有足夠耐心,在其他一些小店內也能找到同樣的“特供酒”,這些印有五花八門字樣的酒每瓶售價大多在幾十元至上百元間。酒瓶上印刷的“特供”對象包括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xié)、國家機關事務局、各大軍區(qū)、茅臺酒內部員工等。
“這種酒品質跟真茅臺酒差不多,宴請的時候,給客人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年輕店員說,這類酒“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很受歡迎”。
店員不會告訴客人的是,這樣的酒是被茅臺酒廠認為必須銷毀處理的假冒侵權產品。茅臺酒廠知識產權保護人員明確表示,市場上帶有“特供”字樣的茅臺酒都是假酒。
在茅臺酒廠辦公樓12層的辦公室里,劉世仲常年與同事在維護著企業(yè)的榮譽和權益。這位茅臺酒廠知識產權保護處副處長說:“在生產環(huán)境、原料采購、釀造工藝、技術指標之類的所有方面,沒有任何一家酒廠能達到茅臺酒的水準。”
由劉世仲擔任主任的打假辦擁有一支70人的專職打假員工隊伍,這支國內白酒行業(yè)內規(guī)模最大的打假隊常年派駐在外,搜尋市場上的假茅臺,與他們協(xié)作的是一張包括公安、工商、質監(jiān)等職能部門的打假網絡。劉世仲稱,茅臺酒廠還有一支從不露面的“線人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