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是古玩中常見的題材。有青花或粉彩繪制在瓷器上的,有按八仙人物的特征塑造的擺件,有瓷雕、木雕、磚雕、石雕的。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只形似小碟,實為文房用品的筆舔(如圖),是康熙時期的作品,底落寄托款,“寶德年制”,四個楷書,周有青花單圈,胎白且糯,發(fā)色青中帶藍,層次清晰。直徑10.5厘米的磁面上海浪起伏,八仙乘于槎上,神態(tài)各異,臉面雖只有綠豆般大小,但須眉不茍,神態(tài)從容且富智慧。作為文房用品,既給文人以遐想,又給文人以啟迪,實用與賞玩集于一體,現(xiàn)今已很少見得。
八仙作為中國傳統(tǒng)道教為各宗派各自供奉著,組合成八仙這一群體,并有文字記載確定下來的,是從元代《八仙慶壽》開始的。
“八仙過海”為何要各顯神通,傳說中在八仙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時,既要攜帶寶物赴會,又要渡過波濤洶涌的大海,八仙各顯神通,踏著各自的寶物如駕輕舟,如履平地,順利到達。八仙擁有的八寶各自不同:張果老的漁鼓、曹國舅的陰陽板、李鐵拐的葫蘆、何仙姑的笊籬、呂洞賓的寶劍、藍采和的花籃、韓湘子的橫笛、漢鐘離的扇子,但他們各顯神通、跨過天塹,參加了蟠桃會,八仙各自擁有的法寶有時也作為圖案出現(xiàn)在清三代的瓷器上,一般都習慣稱之為暗八仙。“八仙過海”寓意著吉祥、智慧、成功,故為廣大愛好者所青睞,而圖案本身因人物形態(tài)各異,場面壯觀,耐讀耐看,倘是大件東西,置于廳堂,既討口彩,又飽眼福,一句話——“鎮(zhèn)得住”。前不久我在市場上看到一塊比一般標準尺寸大一倍的62×38厘米的八仙粉彩開光瓷板,民國時期生產(chǎn)的,并配有白木雕花座子,常人一般以為是新的,在小店里放了很久沒人問津,便被店主擱至店堂角落,我是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價格開得也不高,我便爽爽快快付錢買下了?;丶液笊宰髑逑矗宀噬珴深D現(xiàn)眼簾,因瓷板尺寸較大,人物細部畫工到位,八仙連同各自的法器表現(xiàn)完整,置于廳中十分搶眼。
記得曾經(jīng)去南京梅園新村紀念館參觀,里面陳列著一只光緒仿康熙的五彩大花瓶,上繪八仙過海圖,傳說1946年國共談判破裂后,周恩來送給當時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其義不言而喻。后來毛澤東又寫了《別了司徒雷登》,又回答了這個問題,86歲的司徒雷登在臨終前,叮囑將此瓶歸還中國,現(xiàn)被陳放在南京梅園新村。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與中國革命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相交融,可見其魅力有多么大了。(中華古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