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盤前
黃玉盤后
中國玉文化推崇人養(yǎng)玉及玉養(yǎng)人的理念,充滿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從新石器紅山部落文化時期的玉文化溯源到歷經道儒釋文化的完善補充,玉從自然精靈成為具有精神追求的華夏族的重要器物。考古推論,華夏始祖時期,玉被認為是上天神靈的食物。早期的玉石是充滿了神秘及崇高地位。到春秋戰(zhàn)國華夏文化大繁榮的頂峰時期,玉石被賦予道德的圖畫,在戰(zhàn)亂的時代,人們把玉器看做是力量堅韌及包容等的道德象征,玉德之說開始興盛。這一切都引發(fā)了本人濃厚的興趣。
但震撼我的卻是一次親身經歷的人養(yǎng)玉的經歷。 2011年7月我有幸得到一件和田黃玉玉佩,由于和田黃玉礦藏十分稀罕,加之自古黃色就是帝王專屬顏色,因此在和田玉石價值評價中常常與名貴羊脂玉等價齊名。(見圖1)剛購入此玉時,見其顏色如栗肉一樣,色調就是行業(yè)中推崇的“黃如蒸栗”的標準。但不足也是十分明顯,就是質地比較粗糙,感覺很干,表面皸裂紋交錯,雖是名貴但仍有些不待見。
在失落之下,我將此玉送妻子佩戴,希望她能盤養(yǎng)一下,因為對其質地有些失望,未寄望能有什么變化。時間過去一周有余,我基本已忘記妻子佩戴的這件黃玉佩了,就在7月下旬的某一早上上班時,妻子坐在副駕座,開車一瞬從倒后鏡見佩于妻子頸間的黃玉佩像一道橙色的亮光,待我仔細觀看時,使我不勝驚訝,想起這就是一周前的那塊干澀的玉佩。再觀此玉,已經玲瓏剔透,原來的石性皸裂及結晶已經消失。 由于剛得此玉時偶拍照片,今見此變化,以原角度及條件再拍一張(圖2)。至今我仍享受在當初那種興奮感覺,冥冥中似乎感受到古人對玉鐘愛的理由了。所謂石之美者,真是不負其名。神奇的大自然歷經億萬年打造這樣的精靈之時,或許是為億萬年后最智慧的人類設定了一種緣分,那就是等待這種收藏與盤養(yǎng)。所謂生命,廣義而言,也許包括了這些具有變化的美玉,在這些變化的構成玉石的原子之內,化學的交換,電子的旋轉何曾停止?這些運動與變化恰恰是生命不息的印證。
從一塊和田黃玉上,得到這么多的啟示與感動,真可謂妙不可言。(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