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4000余枚古錢幣和3000余張紙幣,基本收齊了我國夏商以后各朝代的錢幣。
幾乎每個禮拜天,在臨汾市堯都區(qū)堯廟古玩市場內,都會有個老人游走于各個錢幣攤位前,細細翻揀、揣摩攤上的錢幣,看中的當即解囊,這位老人就是左增文。
今年65歲的左增文用了5年時間,耗盡數(shù)十萬家資,收藏了4000余枚古錢幣和3000余張紙幣,基本收齊了我國夏商以后各個朝代的錢幣。他給每個錢幣都標注了所鑄朝代等背景資料,他家也儼然成了一個小型錢幣博物館。7月18日,記者來到左增文家中探訪。
藏品裝滿6個大柜
從最初的一本錢幣小冊,到后來不得不劃分系列裝訂成冊,左增文慢慢鉆進了“錢眼”里。從最早夏商時期的貝幣,到后來的銅錢、銀元,再到之后各個時期的紙幣,左增文都一一標注了序言和歷史背景解讀,6個2米高、1.2米寬的木質書柜被裝了個滿滿當當。
左老從書柜中取出一本裝幀好的錢幣收錄本,其中一枚只有成人手指頭肚大小、貝殼形狀的錢幣吸引了記者。左老說:“這枚是商代晚期的銅貝幣,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幣,用貝殼做的貝幣是我國早期的實物貨幣。”
左老收藏的這些錢幣中,也有少許贗品。他拿出一本裝訂好的古幣本指著一枚錢幣說:“這枚就是贗品。因為有些真品價格太貴了,我根本買不起,只好通過修補破損或買仿品來填補空白。”
收集范圍不斷擴大
左增文和錢幣結緣,是在2005年。那年,他退休了,但心卻始終放松不下來,總想干點什么。一天,一個老哥興沖沖地跑進他家,興奮地說:“走,老左,咱們去看古董。”正閑得發(fā)慌的左老便跟著這個老哥去了臨鋼附近的古玩市場。本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沒想到一天轉下來,他竟被那些形形色色的古董深深吸引住了,而且萌生了收藏一整套古錢幣的想法。
一切從零開始,游走于臨汾各個古玩市場的左老每次都能收獲不少錢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收集的錢幣越來越多,臨汾古玩市場的古幣已滿足不了他的收藏需求,于是他將戰(zhàn)場擴大到北京等知名的古玩城。有時候,為了搜集一枚錢幣,一天能跑上千公里路。
兩年前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山東的一間古董鋪子里有好貨!打完電話,左老便踏上了去往山東乳山的火車。下午到達時,卻看到店鋪已關門,急于淘寶的他在這家店前不停地徘徊。附近一位好心居民得知左老的來意后,主動幫他聯(lián)系到了店主。十幾分鐘后,店主驅車趕來。“那次收了七張民國時期的紙幣,把帶去的錢花得一干二凈。若不是提前買好了車票,都回不了家嘍。”左老笑呵呵地說。
把收藏當成事業(yè)來做
為了增長見識,左老每年都會去幾次國家博物館,看自己的收藏還缺哪些。前段時間,曾有人慕名前來,想出高價收購左老的一整套銅幣,被左老婉拒。他堅定地說:“我是把收藏當作事業(yè)來做的。我希望把左氏錢幣收藏館搞得紅紅火火,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增長見識,傳承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