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慶的藏品極少拿出來賣,看得到的基本都是為了慈善事業(yè)義賣,一是因為他的收藏一般都是先對作者感興趣而為此專門去找的作品,二是因為他做收藏從不是為了價格,這種純粹的收藏并不是占有而是對于時間、歷史的消化。
談及曾輝煌過的實業(yè),他輕描淡寫地以“1991年搬到加拿大開始就淡出了”而一筆帶過,卻更愿意談論正在效力的“慈濟”慈善機構,身為執(zhí)行長的他謙遜地說:“你不要講我們是在做慈善,那樣好像在標榜自己,我們只是做義工,就是普通的志愿者。”笑起來非常溫和的何國慶似乎很忌諱自己慈濟執(zhí)行長的身份,因為在他的眼中,他與志愿者們并無二致。
何國慶十分溫和,交談中一直保持著溫和的微笑,走路也是慢慢地。許多話題因為他的謙遜而并不愿多提及,這種恬淡的氣質在不經意間便泄露了佛家清心寡欲的姿態(tài)。
ART BANK VS何國慶
記者: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收僧人作品的?
何:從差不多16年前。慢慢看,看到了就收。我看的角度跟拍賣場上的不一樣,我不會去看齊白石漲了多少錢,這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從不去買熱門貨,因為我不是搞這個投資的。我收這些的目的是希望讓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知道,我們是有這么多有文化、有氣節(jié)的祖先。
記者:你在以前這些書畫里邊是獨愛書法嗎?
何:我后來也收一些畫,本來是以書法為主,但是后來辦展覽的時候光書法怕人家會覺得比較枯燥。也有想收藏的人是畫家,比如藍居易,我根本找不到他的書法作品,有畫就已經很難得了。又像是楊廷林,也是非??筛杩善闹匾宋?,有他的畫當然要收藏了。
記者:聽說您經常拿一些畫出來義賣?
何:辦過兩次,還捐了一幅張大千的畫,三尺乘六尺。人家問我,怎么會舍得捐?我說只是從我家的墻搬到別人家的墻。這張畫沒有不見,只是換了一面墻掛而已,但是就會有一筆錢就可以幫助到一些需要的人。
記者:有這個想法(把藏品拿出來義賣)的收藏家不多。
何:我們不能講這個,因為不能給其他收藏人壓力,我只是當時辦這樣一個的活動而已,絕對不是說捐錢才是正確的,不能講這樣的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有一些是時候還沒到,到的時候也許就一下就想開了,這只是我自己一個非常個人的想法。
記者:“何創(chuàng)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要做什么樣的工作?
何:做書法的推廣,希望把老祖宗送給我們的這種非常獨特的藝術推廣出去。書法藝術只有中國才有,但是它又不僅僅有藝術性,它還有文化內容。所寫的每個句子都是有含義的。普通繪畫當然也有其含義,但是在繪畫上面題詩是到明朝的時候才有的,其實就是用詩來講述畫中的意境。我們在臺灣兩年會辦一次雙年書法展,叫做“傳統(tǒng)與實驗”,一個人交兩件作品,一件傳統(tǒng)的,一件實驗的,就是要寫書法的人不只是會創(chuàng)造,更要有傳統(tǒng)的功力;第二個是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我們的展覽變成臺灣比較有名的書法家每兩年一次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如何讓傳統(tǒng)書法具有時代精神,如何讓現(xiàn)代人喜歡,是很大的挑戰(zhàn)。
記者:在拍賣公司買作品有什么故事嗎?
何:有一次拍到了一件唐伯虎的作品,好得意的,拿回來給我朋友看,我朋友說:“這張畫畫得真好,比唐伯虎還好。”我說:“真棒,買了一件比唐伯虎還好的東西。”后來才懂了,原來他是在講這不是唐伯虎的作品,他說“畫得比唐伯虎還好”,我聽了好高興,還以為買了比唐伯虎還好的作品,后來想,什么叫比唐伯虎還好?原來是他不敢說這不是真的。那張畫現(xiàn)在還在,算是交學費了,早期的時候臺灣建筑界也有很多人買字畫,好多都“陣亡”了,“陣亡”就是說買了假的,水分太多了,大家覺得很丟臉,還好我的心臟比較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