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jì)50年代的“取款憑條”,80年代信用合作社的活期儲蓄存折……一直到現(xiàn)在各式各樣的存折,周軍都有收藏。
11月20日,記者來到天心區(qū)黑石鋪周軍的家里。說起自己收藏的存折,43歲的周軍打開話匣子。他將各式存折攤開在桌上,有的顏色泛黃。周軍說,上世紀(jì)80年代他開始到全國各地出差,“每到一個地方,因工作需要,常會到銀行存錢。”后來多數(shù)存折的錢取光了,周軍就想:何不把存折留著,也是一種回憶。“以前的存折什么樣?”周軍向各地居民打聽,并在收藏市場走訪,買回一些存折。20年里,他收藏的上百本存折中,最早的是中國人民銀行1951年的“取款憑條”。
“我自己開戶的最早是1989年。”周軍拿出一本封面寫著“信用合作社活期儲蓄存折”的存折,這是他去當(dāng)時的大庸市(1994年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出差辦的存折。開始存了一百元,多次存入、取出后,存折中還有1.89元的余額。“就當(dāng)收藏吧,也沒想過把錢取出來。”除了傳統(tǒng)存折,周軍還挑出幾本“有獎儲蓄”存折,“只要每月存點錢,存夠一定時間,就能兌獎。”記者看到,早期“存折”叫做“取款憑條”。到了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存折變成對開小本子,后來的設(shè)計也更新穎。
湖南省收藏協(xié)會票證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吳膺五說,存折及存單種類很多,作為愛好收藏存折是有意義的,這些存折在一定程度上見證了銀行業(yè)的發(fā)展。(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