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吉文艷
“卷起家中的鋪蓋,背起簡單的行囊,我們行進在,駐村扶貧的山路上。頭頂山雨迷離,腳下縱橫荊棘,我們的心啊,早已飛進了,日夜牽掛的包扶村。”這是一首歌頌駐村扶貧工作者的詩歌,李強就是這浩浩蕩蕩扶貧大軍中的一員。李強今年35歲,是省殘聯(lián)一名干部,2015年10月份來到洛南縣三要鎮(zhèn)羅村開始駐村扶貧工作。他與村民同勞動、同生活,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延伸至最基層,將各項服務送到千家萬戶,以一己之身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歷史使命。
民情日記錄民生
“王耀龍,西河組,家中5口人,兩個孩子上學,老人雙眼失明,老人的殘疾人補貼已領,王耀龍為塵肺病患者,脫貧方法為發(fā)展蠶桑養(yǎng)殖”“羅明生,上坪組,家中6口人,兒子打工,兒媳照顧學生,羅明生為塵肺病患者,同時患有結核病,家里種植中藥材1畝,兒子勞務外出”……這些是從李強隨手攜帶的日記本中摘抄的內容,里面詳細記錄了貧困戶的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脫貧手段,這是他開展駐村工作的突破口和第一手資料。
為了盡快熟悉駐村工作,初來乍到的李強也不和村民“認生”,到農戶家中走訪“吹牛”,到田間地頭和大家伙攀談,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經過入戶摸底調查,李強在最短時間內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況。經過近一個月時間的走訪,李強走遍了羅村的溝溝岔岔,走訪對象既有貧困戶,也有種養(yǎng)殖大戶。走訪農戶王盼家時,看到四面透風的土坯房,坑洼不平的泥土地面,用木板拼湊而成的床和這個癱瘓在床的小伙子,貧困和落后瞬間擊中李強內心的痛點。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己所能,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真心實意解民憂
“真是感謝您,沒想到這么快就把輪椅送來了,這下我老伴就不用整天癱在床上了。”4月6日,春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本已癱瘓在床的村民姜秀云卻執(zhí)意讓家人攙著她來到院子,迎接期盼已久的輪椅。“得知老人癱瘓急需輪椅后,我主動要下相關證件,到縣殘聯(lián)為老人申領了輪椅。”李強說。
2015年臘月廿五,羅村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帶著米、面、油、肉等物資和現金來到貧困戶家里,為貧困戶帶來了過年的禮物。原來,這些人都是李強的朋友,他們得知這里的人生活清貧后紛紛慷慨解囊,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貧困戶過個祥和之年。“我可以回省城的家過個富足的年,但心里卻放心不下貧困戶,就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捐款的倡議,沒想到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短短幾天就籌集了5000元錢。”李強說,雖然捐款不能剜掉貧困戶的窮根,卻能暫時讓他們過個好年,自己心里也能有所安慰。
最近,李強又在籌劃著一件事。“村民陳淑軍一家五口中有三人都是殘疾人,可他們家門口有個陡坡,進出特別不便,我想著能修一下。”李強說,修路需要花費4000多元錢,這對陳淑軍一家堪稱一筆巨款,他與朋友協(xié)商后共同出資修路,只希望能改善一家人的出行條件。
產業(yè)脫貧幫民富
“養(yǎng)雞場愿意提供雞苗給咱們貧困戶,誰家有養(yǎng)雞的想法可以找我來了解。”“今年的扶貧貸款政策下來了,誰想貸款盡快找我,有啥不懂的也盡管來咨詢。”駐村工作千頭萬緒,但為村民發(fā)展產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是李強駐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憑我一己之力很難讓村民徹底脫貧,但我的優(yōu)勢在于熟知政策,人脈資源廣,我要做的就是發(fā)揮橋梁作用,在幫村民發(fā)展產業(yè)上牽線搭橋。”李強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根據當地實際,李強所在的省殘聯(lián)經充分調研,引導群眾在發(fā)展核桃果業(yè)、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把種植養(yǎng)蠶作為村經濟發(fā)展主導產業(yè),持續(xù)抓好羅村村殘疾人蠶桑扶貧基地建設,投資10萬元作為貧困戶實用技術培訓、擴建蠶桑園120畝,栽種連翹300畝。在李強及省殘聯(lián)的努力下,先后有130人受益,35戶123人脫貧,部分人員已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