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云
春節(jié)期間,周新誠粗略地算了一筆賬,除去房租、工人工資,去年店鋪關停后重新開業(yè)2個月以來,他經營的“信誠小吃店”凈賺好幾萬,這讓他對以后的發(fā)展充滿信心。
在洛南縣城,說起周新誠的“信誠小吃店”,幾乎無人不知。嚴格地說,這個小店的歷史已有30年,從露天擺攤到店面經營,幾經浮沉,成了特別受洛南人喜愛的小吃店,“信誠小吃店”的牌子越擦越亮,其中的秘訣就藏在他的店名中。
周新誠是一名肢體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可想而知,然而,他講信用、重信譽,始終堅持“以誠為本、以信立業(yè)”的經營理念,將食品質量、衛(wèi)生放在首位,走出了一條做精致、健康、特色小吃的路線,保證顧客吃上美味放心的早點。
從1994年做餐飲至今,周新誠帶著員工不斷地更新品類、改進技藝,生意特別好時還嘗試增加炒菜米飯等中餐,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周新誠意識到:個體經營人力財力畢竟有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既然是做小吃,就應該心無旁騖地把它做精做優(yōu)。
疫情防控期間,“信誠小吃店”被迫關停,歇業(yè)在家的周新誠思來想去,還是舍不下打拼多年的餐飲生意。2023年12月,他重新選址、蓄勢待發(fā),“信誠小吃店”又熱熱鬧鬧地開了起來,因為是老店,無需開辟新市場吸引新客源,一切都駕輕就熟,生意十分平穩(wěn)。
“做生意的總是盼著生意好,可是生意好了,負荷就大。”周新誠說,店里有包子、豆腐腦、燴豆腐等十幾樣小吃,其中,特色油包和地軟包子賣得格外好,春節(jié)前不少人慕名來預訂,買回去當年饃或是送親戚朋友,因為都是手工制作、現(xiàn)做現(xiàn)賣,訂單一多還做不出來,他們總共只接了200多籠訂單。
開小吃店相當辛苦,并且需要十分謹慎,周新誠和員工起早貪黑,每天凌晨4點起床,準備食材、揉面、蒸包子,等天黑員工都走了,他還要做一些清洗、消毒等收尾的活,排查電線、插座等電源電器的安全隱患,夜晚12點之前從未睡過。“我們店里沒有老板,都是伙計。”周新誠笑著說,只有與員工同甘共苦,才能培養(yǎng)團隊凝聚力,同時,遇到問題也能及時解決,不至于變成一個外行人。
周新誠常告訴員工,凡事都要認真、要誠信,尊重自己的職業(yè),把每一個顧客當作家人去服務,在手機支付還沒盛行時,他的小吃店一直維持著顧客自己找零錢的風氣。四易店面,“信誠小吃店”的大廳卻始終掛著一幅題為“四海一家”的字畫,門柱上的對聯(lián)“以誠制信誠悅三千客,以信為本信立百年店”也沒換過。周新誠說:“小吃店雖小,卻是我一生的事業(yè)和心血,怎能不用心做呢。”
周新誠的誠信經營和身殘志堅的精神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他先后被評為“洛南縣誠信經營個體戶”“洛南縣學雷鋒十大標兵”“洛南縣首屆勞動模范”“陜西省自強模范”“陜西好人”“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