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功文
在山陽縣城一小區(qū)門口磨菜刀的老人
“磨剪子來戧菜刀!”小區(qū)門口來了一位磨刀老頭兒,行當簡單: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一個紅布袋,一只塑料桶,一圓一癟兩個塑料壺,一粗一細兩個磨刀石,另帶砂輪、鋼鏟、小板凳。磨刀石放在檐坎上,小凳子擱在檐坎下,面對檐坎坐著。有人拿菜刀來了,便猴腰弓背,拉開架勢,“嚯嚯”地磨起來。
菜刀用得時間久了,刀刃會鈍,會豁,會卷兒,就要“戧”,把鈍豁卷口的菜刀刮薄削平。刀拿來了,磨刀人先瞧刀口,看是軟鋼還是硬鋼,硬的用砂輪打,軟的用鋼鏟削,最后用磨刀石磨。
磨刀是細活兒,有竅門兒。磨時,右手握住刀把,左手五指壓在刀面上,刀與石的角度不能大也不能小,過大傷刀刃,過小磨不快,得剛剛好。磨刀人心思細膩,安靜平和,磨一會兒,把桶里的水灑些在刀刃上,又磨又灑,直到刀口發(fā)青,拿起來,刀刃朝上,與目光平行,瞇縫著眼細瞧刀鋒,明晃晃成一條直線了,再用食指在刀刃上輕輕刮一下,試試刀口的鋒利,然后摸摸刀側(cè)的光滑度,沒毛刺、不刮手、光亮鋒利了,就把刀放在一邊,等主人來拿。
我出小區(qū)大門時太陽還沒露面,等我去城里浪一圈兒回來,陽光如水,滾燙燙潑了一地,磨刀老人的姿勢沒變,低頭弓背,磨刀霍霍,只是背上的衣服漾了一攤水,濕漉漉地貼著皮膚。我問他怎么不去躲躲太陽,下午再磨?他說不熱,曬慣了,早磨早回家。
磨刀是老手藝,利薄苦累,不掙錢,因而我們見到的都是老年人,年輕人不愿學。磨刀老人說,一個小區(qū)一天能拿來的刀,也就是十來把,磨一把6元,一天就掙個幾十塊,換個油鹽錢。
磨刀生意漸行漸遠。一個小區(qū)上千戶,除了受過苦的老年人為省錢,拿刀來磨,年輕人才不理這些事呢。一旦刀口鈍了、卷了,大多把舊刀一扔,買把新的回來,沒有人為心疼幾十塊錢拿去磨。
“磨剪子來戧菜刀!”磨刀人這句經(jīng)典吆喝,不知還能叫響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