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孫 強(qiáng))“日頭不過河,先生不放學(xué),滿堂的學(xué)生氣不過。日頭過了河,先生放了學(xué),滿堂的學(xué)生笑呵呵……”79歲的顏家賢老人用廣東口音吟唱著這首歌謠。如果不是人日前親耳聽聞,怎么也不會相信在秦嶺深處,居然會有人講廣東話——其實這不足為奇:顏家賢是客家人的后代,他的先祖240多年前遷居至此,地名因此也被稱為“廣東坪”。
“廣東坪”位于商州區(qū)北寬坪鎮(zhèn),是個只有百余戶人家的小村莊。村里大多是姓顏、姓賴的客家人。顏家賢說,顏氏先祖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他是第82世嗣孫,也是遷到商洛的第10代。據(jù)其自編的《廣東坪村顏氏支譜》記載,其先祖從山東遷徙到廣東,又于清乾隆年間遷到此地,最初地名是楊家街,“我們是廣東的客家人嘛,就把這里叫‘廣東坪’啦!”
客家,是指古代移居閩、粵等地的中原人的后裔。據(jù)說客家南遷的歷史,遠(yuǎn)至秦漢,近者明清,往往到了一地后,“說客家話,唱客家歌,傳承家族的堂號”。顏家堂屋的祖宗牌位上,表明著祖先名號,并在牌位下端寫著“簋”、“簠”,意指祭器,“我們祖先遷來時,帶不了這些沉重的青銅祭器,就寫個字表明敬重的意思。”這是秦嶺深處的客家人與當(dāng)?shù)厝瞬惶嗤牡胤健?/p>
還有個特征就是客家話。除了會用廣東話唱客家歌謠,顏家賢還會講些簡單的客家話,把“1”讀為“鴉”、“9”讀“勾”……村里的多數(shù)客家人見面問候都會用廣東話,但見到當(dāng)?shù)厝?,就是商洛口音了。到了春?jié)時,客家人還會扎起花燈,有竹馬、云彩,載歌載舞,歡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