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衛(wèi)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jīng)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中國經(jīng)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9.5%,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mào)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7億多人成功脫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掀開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
1978年7月,我出生在洛南的農(nóng)村??梢宰院赖卣f,我與改革開放同年,我的成長伴隨改革開放的進程,我的生活見證改革開放的成果,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
對于5歲以前的事情,我?guī)缀鯖]有任何記憶,只聽父母說,我們那個地方叫古城區(qū)古城鎮(zhèn)蔣河大隊第一生產(chǎn)隊,原來是人民公社化,社員給生產(chǎn)隊干活,后來包產(chǎn)到戶,分了5畝地;那時,爺爺奶奶已經(jīng)去世,我家住的是50年代修的3間土瓦房,一家4口擠在土炕上,雖然已經(jīng)通了電,用上電燈,但還是以煤油燈為主,吃水要從村西頭擔……
我能記起事,大概是1983年,那年9月我上幼兒園(當時叫育紅班),班上十來個娃娃,老師是二隊一個剛結(jié)婚的媳婦,聽說是小學畢業(yè)生,每天教我們唱歌(唱的最多是《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玩耍。我是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后的第一屆學生,在蔣河小學從一年級一直讀到五年級。我們村小的教室都是低矮的土坯瓦房,安著幾個窄小的木質(zhì)扇窗。冬天天亮得遲,我們的到校時間卻早,教室沒有電燈,我們就各自從家里帶一截短蠟,或者一個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燈,甚至用松節(jié)油來照明讀書。天氣寒冷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從家里帶些白亮一點的塑料紙和鞋釘,釘上窗子來保暖。教室里的桌凳也殘破得厲害,即使這樣有的班還是幾個同學擠在一張桌子上,上課鈴聲是老師用手敲擊一口破鐘發(fā)出的。操場上有個小花壇,校園里種著杏樹、梨樹、蘋果樹等,當時的蔣河小學對我們來說就是天堂。六年級時,蔣河、紅星、草店、王村、紅旗五村的六年級合并到紅旗小學。放學后,不是幫父母干活,就是去給豬尋草;農(nóng)閑時,和小伙伴一起滾鐵環(huán)、打沙袋、捉迷藏,扮演“造反派”和“?;逝?rdquo;進行武斗;暑假里,上山挖紅參、下地挖半夏掙學費,或者上樹摘果子、掏鳥蛋,下河打江水、捉魚蝦。
村里40來戶人家,只有隊長家里有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霍元甲》《射雕英雄傳》《上海灘》《血疑》等熱播時,四鄰隊上的人都來看,把隊長家的院子圍得水泄不通,我總是早早拿著凳子在隊長家門口占地方;為看一場《少林寺》《黑匣喋血記》《黃河大俠》《西安殺戮》等電影,常常摸黑跑到七八里遠的張村、古城街等地。
那時,總盼望過年,只有過年才能吃上肉,穿上新縫制的衣服。平常家里是蒸一鍋白面饃、黑面饃、黃蕃面饃,我和妹妹吃白面饃。吃飯時成十個人圍在一起,你夾口酸菜,他夾口洋芋,稀糊湯喝得滋溜響,諞閑傳、拉家常、吹牛皮。村里有一大塊場地,僅有一臺脫粒機,夏忙時,各家各戶輪流脫麥、曬糧,夏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古城糧站上交公糧。我們小孩子則在麥秸堆里翻跟頭、挖地道,在場上撒歡、打呼扇。村里的現(xiàn)代化設備,就是一臺拖拉機、一輛三輪車,有自行車的人家只有兩三戶,沒有一家“萬元戶”。我常常站在村里的代銷店門口,數(shù)著公路上稀稀拉拉過往的班車、解放牌卡車……
1990年9月到1996年7月,我先后在古城新華中學、洛南縣中學上初中、高中。初中離家4公里,上學、放學都是步行,上初三時學校沒有男生宿舍,晚上就住在教室里,把四張課桌合并在一起睡,背一袋包谷糝子、拎一罐酸菜上灶,總是餓得發(fā)慌。高中在縣城,離家25公里,三年騎壞了一輛自行車,每周都要回去一次,拿些饃、面條和菜,用煤油爐子做飯吃,住在學校的大通鋪宿舍里。放假時,除了幫父母干農(nóng)活,多數(shù)是學習,為的是考上學,跳出農(nóng)門,有個鐵飯碗,吃上“皇糧”……村里許多青壯年開始外出打工,大都去潼關(guān)吆騾子、搭碾子、背礦。村里有8戶人家蓋起了磚瓦房或磚門面房,2戶人家開了商店,5戶人家搞起三輪車運輸,1戶人家安裝了電話,10戶人家買了電視機(其中3戶彩色電視機),“萬元戶”有3戶。我們家還是3間土房,直到1994年才買了臺電視機,最盼望的是什么時候能住上磚房……1996年9月到2004年9月,我來到商州求學,畢業(yè)之后先后在商州一所中學和機關(guān)工作了5年。這期間,我們村改名叫古城鎮(zhèn)蔣河村一組,母校蔣河小學遷了新址,學校占地面積擴大了幾倍,學生和老師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最近幾年又增蓋了一座樓,建成多個功能部室——電腦室、地理室、美術(shù)室、音樂室、圖書室等,室內(nèi)的配置也非常齊全先進。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操場全部鋪上了塑膠,校園環(huán)境也綠化、美化得非常漂亮。
村里外出打工的人更多了,幾年工夫就有20多戶人家蓋起了磚房,5戶人家開了商店,2戶人家搞起小汽車運輸,6戶人家安裝了電話,家家戶戶都買了電視機(其中15戶是彩色電視機),“萬元戶”有10多戶。1996年初到商州時,那時候的商州市(今商州區(qū))最長的街道是北新街,最繁華的地段是工農(nóng)路、中心街、東環(huán)路,丹江兩岸是大片農(nóng)田、河堤上樹木郁郁蔥蔥,蓮湖公園城墻以南、名人街以西都是農(nóng)田;126或128傳呼機是最時髦的,磚頭大的手提電話很稀罕。2001年調(diào)回城里工作時,西合鐵路開始建設,名人街大面積開發(fā),座座大樓拔地而起,商州新區(qū)已具雛形,商州商城成為地標,商賈云集;當時,IC電話已經(jīng)在城區(qū)普及了,126、128、95812、95816傳呼機慢慢被小靈通所代替,摩托羅拉、諾基亞風靡全城,我和妻子正談戀愛,一部1368元的摩托羅拉作為定情信物,花了我近三個月工資,我們光顧最多的地方是蓮湖公園、商州商城、體育場、劇院舞廳……
2004年9月到現(xiàn)在,我調(diào)到市直機關(guān)工作,近15年的一幕幕情景歷歷在目。村里一部分青壯年勞力去了江蘇、廣東等地的工廠,一部分去了西安、北京的建筑市場,掙了錢的將磚瓦房拆了蓋成兩層樓房,有線電視、電話、手機基本家家使用,電動車、摩托車基本普及,有5戶人家還買了小轎車;土房已經(jīng)很少了,我家也在2013年拆掉了60余年的土房,建成了窗明幾凈的4間翹檐磚房。特別是2015年以后,蔣河村與草店村合并為草店村,我村作為“洛南玫瑰小鎮(zhèn)”的核心區(qū),如火如荼地建設,兩層樓房鱗次櫛比,玫瑰大道寬闊通暢,玫瑰花園、櫻桃花園、郁金香園、百花嶺園花香四溢,歐式風情墻體彩繪美輪美奐,花溪湖波光粼粼,一時間游人如織,家鄉(xiāng)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商洛市區(qū),一條條寬闊筆直的大道,一幢幢嶄新靚麗的高樓,一個個優(yōu)雅宜人的住宅小區(qū),一排排郁郁蔥蔥的風景樹木,城市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我感觸最大的是,江濱大道的建成使城市向南擴展,丹江堤防工程的修建讓丹江安瀾,丹江公園的落成給市民提供了小憩、鍛煉的場所,江南經(jīng)濟適用房讓我等工薪階層能買得起房,2G、3G、4G(即將問世的5G)網(wǎng)絡連通縮小了世界,京東、淘寶、阿里巴巴、微信支付、支付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期間,我也從租房到住上商品房,從騎著摩托車溜達到開著小汽車兜風,從只能生一個孩子到搭上二胎政策的“末班車”……這期間,我一直在市發(fā)改委系統(tǒng)工作,從一名科員成長為縣級干部,有幸參與編制了商洛市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guī)劃,有幸見證了商洛市生產(chǎn)總值從2004年的87.1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00.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chǎn)投資從2004年的32.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56.65億元的巨大飛躍。
常言道:“滴水可以見太陽。”商洛的發(fā)展雖然橫向比較還很落后,但縱向分析它完全可以反映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出生于改革開放的濫觴之年,并與其一同成長。40年來,我的足跡從洛南的鄉(xiāng)村到縣城,又從縣城到商州;我的單位從農(nóng)村學校到區(qū)政協(xié),再到市發(fā)改委;我的視野也從自然村放大到縣市,進而擴展到全國;我的思維更從對我們一家人吃飯穿衣計較的狹隘,升華為對國計民生和改革成果的深切關(guān)注。40年來,商洛的發(fā)展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我親眼所見、親身所感的巨大變化上,更體現(xiàn)在我案頭所放的那一組組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真實數(shù)據(jù)的變化上,每次看到它們都使我歡欣鼓舞、血脈噴張,我都會為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堅信,在習近平同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改革開放再出發(fā),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一定會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xiàn)!我堅信,隨著商洛市“五大攻堅戰(zhàn)”步伐的加快,創(chuàng)建美麗幸福新商洛的目標一定會實現(xiàn),我們家鄉(xiāng)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堅信,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通過努力奮斗,我的后半生一定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