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11月地面頻道首播,兩年來《甄嬛傳》的熱度從未降溫,每每提及仍是津津樂道的話題,每每重播仍是收視沖高的靈丹妙藥;從火遍大陸到走紅臺灣,再到“闖美入韓又登日”,《甄嬛傳》成為了國產(chǎn)劇的一張名片。同時,兩年來圍繞《甄嬛傳》的爭議也從未止歇,彈贊交加不斷見諸各大報端,從質(zhì)疑《甄嬛傳》所宣揚的價值觀,到《求是》近日撰文為《甄嬛傳》正名,評論內(nèi)容見仁見智暫且不論,媒體如此關(guān)注本身就足以證明《甄嬛傳》的成功。
面對《甄嬛傳》兩年來的各種輿論,導演鄭曉龍從最初的憤懣到變得淡然,一句話總結(jié):金杯銀杯不如觀眾的口碑。“評論是見仁見智的,也許這個片子火了才有這樣那樣的評論,如果不火,可能都沒人搭理,想說就說吧。”昨天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鄭曉龍表示歡迎言之有理的文藝評論,但不太接受某些脫離時代背景的批評。“從搞劇本之初我們強調(diào)的就是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對一些亂‘扣帽子’的評論,我覺得非常無聊。比如說《甄嬛傳》宣揚了厚黑學,那按照這個理論,《潛伏》是不是也宣揚了辦公室斗爭,很多文藝作品是不是都可以找出類似的問題,一些胡編亂造、不合情理的作品沒什么關(guān)注反而安全,那創(chuàng)作者為什么還要去觸碰有一定敏感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鄭曉龍表示,從某種角度看,一部作品能引發(fā)這么大的爭議、延續(xù)這么長時間的關(guān)注,如果能對其他作品的創(chuàng)作有積極的影響也是一種成功吧。
《求是》2014年第一期 刊發(fā)署名閆玉清文章
《甄嬛傳》為什么走紅?
電視連續(xù)劇《甄傳》從2011年11月首播到現(xiàn)在,兩年多時間過去,重播復重播,收視率依然高企。隨著它“闖美入韓又登日”,新一輪關(guān)注也風生水起。這種現(xiàn)象很值得研究。
《甄嬛傳》的思想傾向
《甄嬛傳》讓人思考的是,人性的“蕭艾”是在什么條件下被扶植而滋長,而那些含苞挺秀的“芝蘭”又是怎樣漸漸枯萎?
《甄嬛傳》走紅,很大程度上是以思想的穿透力贏得了生命力,進而提升了影響力。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宮廷劇、戲說劇把封建王朝美化成才子佳人的舞榭歌臺,仿佛那是一個可以肆意撒歡的時代,一些年輕人甚至想穿越回去過浪漫生活?!墩鐙謧鳌穭t不同,它以一個純真少女在皇帝后宮幾經(jīng)沉浮、生死搏殺的命運軌跡,狠辣地撕開封建宮廷的重重帷幕,讓觀眾真切地看到“顏色如花、命如一葉”的落寞與悲愴。
皇權(quán)之下,等級森嚴。從答應(yīng)、常在、貴人、嬪、妃,到貴妃、皇貴妃,如登刀山,愈登刀愈尖。政治上的世襲制決定了皇帝必須綿延子嗣,這是后宮“最大的政治”?;实劭陀^條件下的不能專寵與后宮女子主觀意志上的競相爭寵,構(gòu)成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這些日日自危的女性,為自己爭,更為家族爭,朝廷政治與后宮爭斗攪和一起,成為權(quán)謀和腐敗滋生的溫床。《甄嬛傳》對后宮斗爭的展示比一般宮廷劇更為辛辣,但這不是歌頌陰謀、欣賞斗爭,而是借一個個青春女性理想和生命的慘烈毀滅,揭示出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zhì)。這正是《甄嬛傳》區(qū)別于一些同類題材劇的關(guān)鍵所在。
有人說,寫人性是《甄嬛傳》火的原因。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它寫出了人性如何被壓制、扭曲、摧殘,表現(xiàn)出濃烈的批判性。馬克思說過,哪里君主制的原則是天經(jīng)地義的,哪里就根本沒有人了。拔出人性中的“蕭艾”,培養(yǎng)人性中的“芝蘭”,是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標志?!墩鐙謧鳌纷屓怂伎嫉氖?,人性的“蕭艾”是在什么條件下被扶植而滋長,而那些含苞挺秀的“芝蘭”又是怎樣漸漸枯萎?
甄嬛是后宮女子中一個突出的形象,在她身上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出封建社會中女性難得的自主品格和獨立意識。她與人為善,真誠待人,并以智慧和膽識與皇后、華妃為代表的邪惡勢力展開抗爭。她的美閃耀著人格的光輝,蘊含著正義感。但等到眉莊被冤,陵容變心,父親因文字獄遭貶,她終于清醒地認識到,鉆入這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扽不脫的千層錦套頭,自己在皇宮的地位就如托在蘆葦上的鳥巢,大風一吹,葦折窠墜。于是,她人性中的“蕭艾”開始出鞘,以抵擋四射而來的風刀霜劍,這與其說是為“惡”變“壞”,不如說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反抗方式。這一顆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shù)你~豌豆,不論是柔順、韜晦,還是抗爭、還擊,人性中的“芝蘭”卻一直未曾凋萎。她如一道耀眼的閃電,刺破了封建宮廷的沉沉暗夜,彰顯出正面的力量,回蕩起進步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