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馮玲玲)2025年伊始,中國多地密集部署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江蘇、安徽、陜西、貴州、上海、重慶等地近日相繼宣布2025年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
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2024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強調,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重大項目投資額度大、關聯度高、產業(yè)鏈條長,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抓手,在穩(wěn)定經濟增長、促進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帶動就業(yè)與改善民生、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開年以來,多地公布第一季度或全年的重大項目情況:陜西今年安排省級重點項目616個,總投資近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江蘇一季度計劃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807個,比去年增加97個;安徽第一批開工重大項目622個,總投資達4057.5億元;重慶一季度共304個重大項目開工投產,總投資達3860億元。
談及今年首批重大項目的特點,受訪專家指出,多地首批開工的重大項目成色更新、質量結構更優(yōu)。
安徽第一批開工的622個項目中,新興產業(yè)項目占比55.3%,高技術項目占比40%,涵蓋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yè);重慶一季度開工投產的項目涉及先進制造業(yè)、現代服務業(yè)、城建、交通、民生等多領域;廈門首批開工7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775億元,涵蓋了產業(y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yè)等多個領域。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對中新社表示,今年各地開工建設的首批重大項目呈現三個特征:一是圍繞國家“兩重”“兩新”政策展開謀劃,其中“兩重”建設是重點。
二是科技創(chuàng)新與地方特色相結合,重點推進高技術產業(yè)等領域的項目,不同地區(qū)在產業(yè)發(fā)展、基礎設施、綠色轉型等方面各有側重。
三是社會事業(yè)、城市更新等民生工程,也是今年的重點。
“圍繞科技突破與數字經濟,今年將建設一些智慧型的重大項目?!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說。
左小蕾認為,今年首批重大項目更加強調新質生產力和未來產業(yè)方面的布局,結構上也更加優(yōu)化,有利于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回顧2024年,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大項目投資拉動效應顯著,為經濟穩(wěn)增長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達46583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6.8%,增速比全部投資高3.5個百分點。
白明指出,2024年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科技含量高,為經濟帶來了新的突破和發(fā)展空間。
萬喆表示,2025年重大項目建設與去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延續(xù)性,如對先進制造業(yè)、民生工程的重視。隨著2024年9月底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出臺,以及“兩重”“兩新”政策效應日益凸顯,更多實物工作量的形成將在2025年完成,對整體經濟的拉動力度會比2024年更大。
官方透露,去年12月,用于“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項目,另安排3000億元用于加力支持“兩新”工作。全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安排完畢。此前,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也已基本發(fā)行完畢,這些都為今年各地重大項目建設及投資創(chuàng)造了積極條件。
專家提醒,在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各地要特別關注方式方法。萬喆建議,一是各地方應因地制宜,精準謀劃;二是應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健全項目推進機制,確保項目順利落地;三是在推進重大項目的同時關注中小型項目,進一步激發(fā)民營企業(yè)的活力與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