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記者來到臨高縣北部的“臨高角解放公園”。麗日藍天之下,園區(qū)的花草樹木充滿生機和活力。大海已經(jīng)退潮,遠離了岸邊,因此園區(qū)異常寧靜,使得那里的熱血豐碑和烈士紀念碑愈發(fā)顯得莊嚴和肅穆。在“臨高角解放公園 ”,記者遇到了附近昌拱村的2位八旬老人王子志和王春華,在他們的講述中,60年前的槍炮聲仿佛又回響在耳邊。
解放大軍揮師渡海
“60年前的4月17日早上7點多,我們聽不到海邊的槍聲和炮聲后,才走出家門,看到身材高大的解放軍戰(zhàn)士走進村來,每個人的腰上都別著一圈子彈,樣子很威武。有位年輕的軍官還面帶微笑,盤腿坐在地上,鋪開隨身帶來的地圖,向村民問路。”王子志和王春華回憶道。
1950年4月16日晚上7時30分,第四野戰(zhàn)軍渡海作戰(zhàn)兵團第一梯隊西路編隊———40軍主力部隊6個團的18700余名指戰(zhàn)員,在軍長韓先楚、副軍長解方的率領和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的協(xié)助下,分乘300多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一線海岸起航,預定在臨高角的昌拱和美夏一帶海岸登陸。
4月17日凌晨3時左右,韓先楚率領的40軍主力船隊開始在臨高角東邊的博鋪港搶灘登陸。據(jù)《海南登陸戰(zhàn)》一書記載,當時岸上的國民黨守軍拼命抵抗,用密集的炮火向海上射擊,許多船中彈起火。韓先楚的指揮船也受重創(chuàng),但他毫不在意,對著報話機大吼:“各船火力給我還擊,狠狠地打!”一場惡戰(zhàn)過后,敵軍被擊退。清晨6時,主力船隊全部登陸。
搶占制高點殲頑敵
當韓先楚在海邊酣戰(zhàn)時,敵軍位于臨高縣城西邊制高點———高山嶺上的炮兵營地,也被3月6日和3月27日渡海的茍在松和劉振華等人搶占,全殲了一個營的敵人,操縱了山頭上的2門重炮,然后掉轉(zhuǎn)炮口向海邊的敵人防御陣地猛轟,摧毀了國民黨軍隊的一個個核心工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主力船隊順利登陸。
臨高人都知道,高山嶺是縣城附近的唯一山嶺,約200米高,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誰占據(jù)山嶺,誰就握有戰(zhàn)斗的主動權(quán)。
當天傍晚時分,登陸部隊與接應部隊來到高山嶺腳下會師。韓先楚揮動著拳頭,興奮地對符振中等人說:“打了一輩子仗,還沒有見過如此激動人心的一幕!”
13烈士長眠龍門村
從臨高縣城通往臨高角的路上,離海邊不遠有個龍門村,村子西側(cè)有座烈士墳墓,村民們都知道,那里埋葬著13位解放軍烈士。
原來,1950年4月17日早上,國民黨在臨高角的海軍和陸軍先后被打跑后,不甘認輸,又派來2架飛機亂炸一通。當時,119師副師長黃長軒帶著隊伍從美臺村里出來,剛走到龍門村附近就遭到敵機轟炸,他本人也被炸成重傷,不久離開人世,年僅36歲。那時,他的兒子黃世星剛出生6個月。
與他一起犧牲的還有另外12名指戰(zhàn)員。如今,他們就長眠在龍門村村邊。
娘家在美臺村、后來嫁到文潭村的林碧玉阿婆,今年已經(jīng)84歲。她還記得黃長軒副師長犧牲前,曾在她家歇過腳:“我那時也不知道他是位師長,后來他犧牲了,大家傳開了我才知道的。那位首長人很好,在我們家里吃飯,死活不肯用我們的米,一定要用他們自己帶的米。”
村民告訴記者,每年黃長軒的兒子黃世星都會到臨高給父親掃墓。
親歷者說
4月20日上午,在綠樹成陰的臨高角解放公園里,親眼目睹解放軍登陸臨高角這一歷史事件的當?shù)貪O民———82歲的臨高縣臨城鎮(zhèn)昌拱村村民王子志老人,向記者講述起了當年的情形。
“(農(nóng)歷)二月三十那天下午五六點的時候,國民黨就不讓我們出海抓魚了。”王老回憶起60年前的那段往事時,依然記憶猶新。也就是在那一天———1950年4月16日傍晚,第40軍近2萬名指戰(zhàn)員從雷州半島的燈樓角啟渡,預定在臨高角附近的昌拱一帶海岸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