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蔣介石死亡之謎》
作者:王豐 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本書簡介:蔣介石1975年4月5日在臺灣去世,因其赫赫權勢,他的生前死后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蔣氏的真正死因,為什么會與當局的“治療和死亡報告”大相徑庭?蔣氏生前最鐘情的行館就建在慈湖,在國共對峙的年代,那里隱…
發(fā)生于1969年9月16日下午的一場蔣介石座車車禍事件,無疑是國民黨政權播遷臺灣以來,蔣介石安全警衛(wèi)工作最荒唐的一次失誤。這次車禍事件,給蔣介石的身體健康帶來極其嚴重的后遺癥,蔣介石就是從1969年秋天這場意外事件后,身體逐漸走下坡。
1969年9月16日上午,蔣介石還神采奕奕地主持了軍事會談,臺軍高級將領都出席了那天在陽明山舉行的會談。照例,會談在“讀訓”(宣讀蔣介石寫的訓詞)聲中結(jié)束。下午,會談進行分組討論議題,蔣介石一向不參加分組討論,而由與會將領分別舉行。所以,大約中午12點半左右,蔣介石即離席,回陽明山官邸(即現(xiàn)在已開放的草山行館)吃中飯、休息(按:蔣介石每年過完端午節(jié),入夏之后,即從士林官邸搬至陽明山官邸避暑)。
依蔣介石生活作息安排,中午喝過午茶、吃過點心,約摸下午4點鐘前后,如果天氣允許,會和宋美齡坐車到臺北近郊兜風,這是他行之多年的“散心”形式。
這天下午5點,其座車剛要結(jié)束兜風行程,從山下回到陽明山官邸,當車隊上坡沿著陽明山仰德大道前進,到嶺頭、永福附近地方,剛好有一輛下山開往市區(qū)的公路局客運班車,停在永福附近一處站牌,等候乘客上車。這時陽明山軍事會談分組會議剛散會,軍用汽車一輛接一輛魚貫下山,風馳電掣,每部軍車車速都幾乎超過60公里。車上的司機老爺和將軍們,經(jīng)過一天會議,早就歸心似箭,恨不得早點離開陽明山,下山吃晚飯。
當車隊的“先導車”——即第一輛的開道車,駛過一道大彎,走到那部??吭诼愤叺墓肪挚瓦\班車前面兩三百米左右,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部軍用吉普車,猛然從公路局客運班車左后方超車竄出,迎面朝“先導車”疾駛而來。
1 座車司機誤踩油門,蔣介石身受重創(chuàng)
“先導車”的司機反應極為機警,當下立刻踩剎車,吉普車剛好擦身而過幸未撞及,“先導車”司機嘴里正要脫口咒罵,就在這一秒鐘之間,緊跟在“先導車”后方的蔣介石座車司機徐達生,或許是一時分神,也或許是緊張過度,明明見到“先導車”踩剎車了,自己原本也應該急踩剎車的,卻錯把油門踩到底,轟然一聲,整部坐車硬生生朝“先導車”的后車廂撞個正著。蔣介石座車的車頭和“先導車”后車廂,都撞了個大窟窿。
撞車瞬間,蔣介石坐在座車右后座的座位上,正倚著拐杖閉目養(yǎng)神。坐在座車左后座的宋美齡,則是習慣性地蹺著二郎腿假寐。早年臺灣尚未有座車需系安全帶的規(guī)定,何況“總統(tǒng)”座車安全絕對沒有顧慮,兩個老人壓根兒也沒想到要系座位上的安全帶。更糟的是,凱迪拉克七人座大轎車原本空間就很大,為了考量蔣介石的舒適度,讓其雙腿在車內(nèi)可以伸縮自如,座車內(nèi)拆掉了多余座位,因此前后座距離,有一兩米長度,這使得撞擊能量和力度相對加大。
座車追撞突發(fā)于一兩秒鐘內(nèi),完全猝不及防,蔣介石身體就像一只瞬間彈出的皮球,正面直沖駕駛座后側(cè)隔板。由于沖撞力道過猛,嘴巴、胸部、下部,都受到強力沖擊,蔣介石嘴唇肉和嘴里的假牙兩相擠壓,嘴唇當場撞出血來,胸部更是一陣悶痛,蔣介石頓時感覺天旋地轉(zhuǎn),待他回過神來,但聞宋美齡當場疼得哇哇大叫,71歲的宋美齡,頸部劇烈受創(chuàng),雙腿膝蓋創(chuàng)傷尤其嚴重,幸未骨折,是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