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時代,經殿試由皇帝欽點為進士中一甲第一名的狀元,謂之“獨占鰲頭”。
傳說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鰲是龍頭、龜背、麒麟尾的合體魚龍。另一種傳說,鰲是汪洋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法力無邊,能背負高山浮游,他原本是海龍王的三太子,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玉漿液,被罰到東海為鰲。總之,鰲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異之物。
上古時代,老祖宗往往視傳說中的神異之物為保護神,其中的一種便是鰲。唐宋時期,在宮殿門前臺階上鐫刻巨鰲的浮雕,所以宮殿又稱鰲宮。
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級考試,由萬乘之主的皇帝親自主持,錄取的御賜進士,榮耀之至,在“金殿傳臚”大典、“探花宴”上出盡風頭。
明清時的“金殿傳臚”,一般于殿試后兩天舉行。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見新科進士,進士們個個身著嶄新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得意洋洋,分左右兩班站在文武百官后面,畢集于金鑾殿丹墀下。
鼓樂聲中,皇帝駕到升坐龍椅,群臣山呼萬歲畢,禮部官員捧出欽定的金榜展開,由傳臚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布考取進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貫。
每唱到一名,由多個侍衛(wèi)接力高聲重復著從殿內傳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均要連唱三遍,以示與眾不同。新科進士聽到傳唱,走到中間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謝恩,成了天子門生。
傳唱完畢,傳臚官引導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階下迎接殿試榜。其中的狀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頂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個踏占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占鰲頭”的由來。
對此,清朝學人洪亮吉的《北江詩話》有載:“傳臚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鐫刻有升龍及巨鰲……以此稱獨占鰲頭。”
獨占鰲頭也就成了狀元的代名詞,頻頻出現(xiàn)在詩詞戲曲中,如宋代葉適《蔡尚書挽詞》:“總角都鰲頭,老生甘伏膺。”元代雜劇《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升平策,獨占鰲頭第一名。”明朝沈受先《三元記》:“胸中星斗斂,筆底云煙染,看春闈鰲頭許誰先占?”(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