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一個人不能缺少兩個最重要的朋友。一個就是你自己,這種觀點是古希臘哲學家強調(diào)的,就是你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一個充實的自我,比你的身體更高級的自我,那個自我是你的好朋友,他是可靠的。第二不能缺的朋友就是好書,就是活在好書里的偉大的靈魂。
我自認為自己讀書有三個特點,第一是“不務(wù)正業(yè)”。我不受自己專業(yè)的限制,什么書都看。我大學學的是哲學,看的多是文學書。我覺得一個人到世界上來,沒人規(guī)定你必須干什么不干什么。上哲學系,完全是偶然的,沒有必要受那個限制。一個人最重要還是讓自己完整一點,我覺得實際上像文科,文史哲真的不分家,都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之間沒有那么嚴格的界限。我什么書都看,不受專業(yè)的限制。這一點直到后來在社科院從事哲學工作,我們所對我仍然有這個評價,說周國平不務(wù)正業(yè),什么都干。
第二個特點是“不走彎路,直奔大師”。一個人一輩子能夠用來讀書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你不應(yīng)該把時間浪費在比較平庸的作品上面。我覺得一個人讀什么樣的書,其實跟自己的精神成長關(guān)系非常大,可以說你吸取了什么樣的營養(yǎng),你的精神就會長成什么樣的狀態(tài)。古希臘有一個哲學家,他說過有人很奇怪,明明喜歡哲學,但是不去讀哲學家的著作,反而去讀旁邊介紹哲學的著作。這就像有一個人愛上女主人,可是他怕麻煩,就向女仆求婚,這不是很可笑嗎?
盡管我是讀經(jīng)典,但“不求甚解,為我所用”,這是我的第三個特點。真正要搞一個課題,必須是很認真地弄清楚它的原意是什么。但對一般的閱讀來說,沒有必要去死摳含義是什么,如果讀的過程中不感興趣,你可以跳過去,不求甚解,隨著積累,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讀那些書非常愉快,可以把它當閑書一樣讀。我想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為我所用。讀書到底是為了什么?如果我們排除做學問這一很實際的目的,讀書就是在吸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讀書最愉快的是什么時候?是你突然發(fā)現(xiàn)“我也有這個思想”,最快樂的時候是把你本來已經(jīng)有的、卻不知道的東西喚醒了。(周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