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帶上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我與同學(xué)們相約結(jié)伴驅(qū)車到位于峨眉市區(qū)通往金頂半山腰的17公里(景區(qū))處密林掩映的金樽休閑山莊度假,在這個節(jié)日期間,遠離喧囂的都市,親近幽靜山野,在大自然里感受到了滿懷清涼,真正享受了一番讀書的樂趣。
清晨,天剛露出一抹亮色,山風陣陣,絲絲水氣洗盡凡塵,山野空氣格外清新,微帶涼意。隨著古木蔥蘢,翠竹掩映的山間小徑,我手握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漫步來到小山坡腳下的小溪邊坐下。山中人家畦里的菜蔬與柴籬小扉,讓人恍若出塵又似身在紅塵。靜靜地眺望遠處的青山翠嶺,細細地傾聽樹梢上小鳥的啁啾聲,任憑俏皮的晨風撩撥著我的長發(fā),感受到一種超乎常態(tài)的寧靜。
我第一次閱讀《邊城》是在學(xué)生時代。
當年,《邊城》一幅幅動人的鄉(xiāng)村素描,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水粉畫,一幅幅連環(huán)的油畫構(gòu)成一副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以及女主人公純真質(zhì)樸的愛即在我年少的心里留下了印記。
事隔經(jīng)年,在這個夏日的清晨,在峨嵋山靜寂的小山坡腳下,在清風溪水聲的陪伴下,再次捧讀這部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
沈從文先生的《長河?題記》里說:“一九三四年冬天,我因事從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轉(zhuǎn)到家鄉(xiāng)鳳凰縣。去鄉(xiāng)已經(jīng)18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看來,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極大的進步,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nóng)村社會所保有的那點正直、素樸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來實際社會培養(yǎng)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的庸俗人生觀。……‘現(xiàn)代’二字已到了湘西……然而在他們那個環(huán)境中,意思是什么事都無從作……因此我寫了這個小說,取名《邊城》。”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松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
故事發(fā)生在湘西,一個遙遠,與世無爭的地方,一個人性閃耀的夢幻天堂。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接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一個像神話一樣美麗、靜靜的發(fā)生在世外桃源的故事就這樣從這淡淡的意境中無聲的展開了,在淡淡的敘述中帶我走進一個吟著憂傷牧謠的童話。
少女翠翠與爺爺靠渡船為生。他們的生活是拮據(jù)的,但他們卻是快樂的。邊城以其特有的嫵媚和柔美孕育了翠翠,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靈。乖巧、伶俐、淳樸、天真而不嬌嫩的翠翠明凈的眸子里沒有悲傷,也看不見憂愁。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牧笛,仿佛全身上下都彌繞著清清淡淡的皂角香。
15歲那年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儺送,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漣漪,她生活的平靜被打破了??蓛偷母绺缣毂R蚕矚g上了翠翠,托人向老船夫求親。兄弟倆人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
年少的懵懂,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翠翠的心里喜愁摻半,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因為她的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xiāng)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
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結(jié)果竟是一場悲?。禾毂D缢硗?,“儺送記憶著哥哥的死亡”,在哀傷與自責中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在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禁不起打擊的老船夫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溘然長逝,留下了孤獨的翠翠和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