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資料圖片)
歷史上的關羽,在公元220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到了事業(yè)和生命的終點。然而,他雖然死了,卻還活著,活在各種傳說、戲曲、小說里,中國人總要借用關二哥的神勇和忠義,表達自己的理想和訴求。
到了公元17世紀,關將軍都已經離世1400多年了,蒲松齡老師卻還在大作《聊齋志異》里屢屢祭起他的威名,去實現(xiàn)平民百姓的種種理想?,F(xiàn)在,讓我們一起瞧瞧關羽在清朝的《聊齋志異》里都忙些什么?
三國名將在清朝
擔任科舉考官 不拘一格錄人才
翻開《聊齋志異》的第一卷,在第一個故事里,我們就能看到關將軍在清朝從事的一份工作。故事名為《考城隍》,這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故事,表面上講的是幽冥世界,實際上是清朝科舉考試的一種神話式闡述。
蒲松齡說得有板有眼,故事主角是他姐夫的祖父,叫宋燾,有一回病臥在家,見有公差拿著公文,喚他去考試。他迷迷糊糊跟著去了,到了一座城市,隨后進入一個大考場,上面坐著幾位考官,大部分都很面生,但有一位很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威震華夏上千年的關云長,原文為“惟關壯繆可識”,關壯繆就是關羽,“壯繆”是關羽死后劉備給他的封號。傳說中的關羽長著一張明星臉——赤臉長須,宋同學當然認識他。
接下來是考試,命題作文的題目是“一人二人,有心無心”,有點玄乎,讓一般人摸不著門框。宋同學有能耐,居然寫得花團錦簇,字字珠璣,且有警句:“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前面講的是為善不要刻意,后面則認為要寬容過失犯罪。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文化背景和宋燾同學相差一千多年的關羽讀懂了宋同學的作文,而且很贊賞,當場就錄取了宋同學并任命職位。
關羽的知識水平如何?能不能當主考官?我們看看依據,《三國演義》里說關羽好讀《春秋》,其秉燭讀《春秋》的故事流傳千古。而在《三國志》所附錄的資料里則提到,關羽熟讀的是《左傳》,基本上朗朗上口。這么看來,專修《左傳》的云長老師,還是有資格當主考官的。
蒲松齡虛構的“考城隍”,實際上是寄托了他的一個夢想:希望主考官能不拘一格錄取人才。蒲老師有才,科舉考試卻考得很辛苦,一輩子都沒考取。考昏了頭的他,最后是不是將錄取的希望寄托在三國人物身上?蒲老師的心思難猜啊。
而且,蒲松齡不僅請關羽當主考官,還請他老人家主持考場的公道呢。
科舉考試中的舞弊行為
被關羽發(fā)現(xiàn) 并予以重罰
《聊齋志異》里的《公孫夏》也是一篇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故事,講的是科舉舞弊。河北保定的一位考生,在人世間考科舉不得意,于是轉戰(zhàn)幽冥界。
這位考生通過一個名為公孫夏的中介,送了五千緡,果然得到一個城隍的職位。此公大喜,志得意滿起來,想顯擺一番,“一道相屬,意得甚”。
然而,路上有突變,前面的人忽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從馬上滾落下來,馬也停步不前。這時,很有鏡頭感的蒲松齡老師來了個漫畫式的場面:人都變得只有一尺來大小,高大的駿馬此刻變得只有狐貍大小。
這是為什么?因為來了對比,來了一位威武雄壯的大人物——關羽。前方的人員也驚呼:“關帝至矣。”關帝,就是關羽,清朝都稱關羽為“帝”。
這里,關羽的相貌和《三國演義》、戲曲里有很大區(qū)別,“須多繞頰,不似世所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長幾近耳際”,居然長著絡腮胡子,眼睛很長,都長到耳朵邊上去了。當然,不管長成什么樣,關二爺總是“神采威猛”。蒲老師肯定讀過《三國志》,《三國志》對關羽的外貌有簡略描寫:“羽美須髯”,就是說關羽的胡須帥爆了,但至于是不是長須飄飄,則不得而知,蒲松齡將他寫成絡腮胡子,也有他的道理。
剛上任的城隍很囂張,關羽很生氣,所以后果很嚴重。關羽讓此生重考,結果此生自然是一竅不通。眼中容不得沙子的關羽,當即取消其考試成績,還打得他皮開肉綻。
蒲老師在清朝科舉考場屢試不中,是不是因為考試的錄取不公?這個沒法推測。倒是蒲老師的朋友曾勸過他:老蒲啊,你將你寫“聊齋”的功夫和才氣用一點到考試上來,好不好?這么看來,似乎是文學創(chuàng)作拖了他的后腿。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公孫夏》這個看似荒誕的神話故事,折射的正是清朝科舉考場的弊端。
清朝確實有幾次科舉考試舞弊,例如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鄉(xiāng)試出現(xiàn)舞弊現(xiàn)象,才疏學淺之人高高中榜,聞名天下的才子尤侗、湯傳楹等卻名落孫山。這簍子捅大了,順治皇帝下令嚴查,并且不惜重新考試,考場就在紫禁城太和門,監(jiān)考官就是順治本人,復試結果出來后,順治取消了14人的舉人資格。
這場舞弊案發(fā)生時,蒲松齡18歲左右,算是成年人了,肯定對這個案件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公孫夏》中的關羽親自監(jiān)考,取消考生資格的虛擬故事,似乎有順治皇帝親自監(jiān)考、取消部分舉人資格的影子。
這則故事,其實反映了蒲松齡等考生對考試公正的訴求,神化了的關羽則是這種訴求的執(zhí)行人。
被塑造成各類角色
伸張正義之外 還能做外科手術
關羽在蒲松齡的筆下,確實忙得很,除了在科舉考場監(jiān)考,還要負責揚善懲惡,甚至當醫(yī)務人員。
例如在《董公子》一文中,仆人殺害了董公子,將首級埋在荒郊野外。隨后,神奇的一幕發(fā)生了。當時還是三更半夜,董公子家人并不知道董公子已經被殺害,卻聽得一陣靴子聲,半夜進來一個身材高大之人,紅臉長須,很像傳說中的關云長,“一偉丈夫赤面修髯,似壽亭侯像”。關二哥半夜造訪普通人家干嗎呢?只見他在董公子的床上一陣搗鼓,好像是在給人動外科手術,“聞床上支支格格,如振衣,如摩腹,移時始罷”,床鋪在響,好像在抖動衣服,又好像在撫摸董公子的腹部。手術持續(xù)到凌晨才結束。
關羽忙乎了大半夜在干啥呢?原來是將董公子的頭顱再安裝上去,讓董公子復活。過了幾天,關二哥又用青龍刀處決了兇手。
對于這個荒誕不經的故事,如果你真相信,那就是迷信,這其中其實是寄托了蒲松齡希望好人平安,壞人最終能得到懲罰的美好愿望。關羽不僅要負責治安,還成了能妙手回春的外科手術大夫。為了滿足蒲老師的美好愿望,關將軍你忙就忙點吧,值得。
更神奇的是,關羽還要幫孩子找父親。有一則名為《大男》的故事,主人公叫大男,還在娘肚里時,父親就玩失蹤。大男是孝子,年幼的時候就希望自己快快長高,以便早點出去尋找父親。因此他每次路過關羽廟,都會去祈求關爺爺助他早日長高。這里,一代大將居然還有時間滿足小朋友的愿望。
這樣的事情當然不可信,估計蒲松齡自己也不會相信。事實上,撩開神話的面紗,我們看到的是蒲松齡借關羽來歌頌人倫溫情和親情的可貴。奇跡是虛構的,但愿望是真實的。
關羽一直活躍在各種傳說、小說和戲曲里。在《三國演義》里,雖然他已經被神話,但至少其背景是真實的,而在《聊齋志異》里,關羽完全活動在一個與他歷史身份不相關的環(huán)境里,蒲松齡之所以不惜用筆墨讓關羽穿越來清朝,是因為他在這個歷史人物身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關羽在“聊齋”里成了卡通形象。
所以說,關羽從史書里走出來,走入傳說、戲曲、小說之后,就成了一個新關羽,一個集中很多訴求和審美需求的新關羽。從史料而言,他是虛構的;從訴求而言,他是真實的。可以這樣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