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對蟲蟲有著不一般的的興趣,他們可以花一下午的時間去“研究”螞蟻是如何搬米粒的,他們也可以不怕臟,把“小強(qiáng)”偷偷藏在衣服口袋里。如果讓他們選擇去看電影還是去看蜂窩,他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
著名《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從小到大都是一個“昆蟲迷”,他把畢生的精力都花在那些小小可愛的生物上。如果你家也出了個小小“法布爾”而你又是一個極度的“厭蟲族”,你要怎么做?
我的兒子今年6歲,我總覺得他是小蟲錯投了人胎,因為他對那些會飛會爬的小蟲們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簡直到了“親近”的地步。我記得當(dāng)他還被抱在手上的時候,撲打著翅膀的飛蛾引得其他同年齡孩子皺起眉頭、哇哇亂哭,而他卻對著它面露笑容,伸長了手要抓。長大以后,他和那些小蟲就更加親近了……
兒子吃飯不當(dāng)心,總會把飯粒、菜屑什么的灑在桌子上,甚至地上。記得一個雙休日午飯時,我說了他一句:“這么多的飯和菜落在地上,小心招來螞蟻!”兒子看著我眨眨眼睛,在以超常的速度完成了午飯后,彎下腰拾起地上的飯菜來。剛想表揚(yáng)他,他卻興高采烈地說:“我到下面看看螞蟻來不來。”手里捧著飯菜粒就沒了蹤影。當(dāng)我急步跟到樓下時,只見他蹲在地上一動不動,眼睛死死地盯著一只正在拖飯粒的螞蟻,眨都不眨一下。隨后,“加油!加油!”“不行,不行,人太少了,快去叫一些伙伴。”“喂,在這兒哪,在這兒哪!快點(diǎn)過來!”兒子既像一個觀眾又像一個指揮員,在那兒手舞足蹈,興奮不已。就這樣看了足足有15分鐘后,他終于有些閑不住了,東張西望找來一根細(xì)樹枝,去撥弄撥弄食物,面對被打散的螞蟻們慌亂的樣子他哈哈大笑。而后,他又把樹枝往螞蟻洞里捅,嘴里嘟噥著:“螞蟻窩到底有多深?”用力地捅幾下還不過癮,干脆全身趴到地上湊近了洞口閉上一只眼睛往里面瞧……接下來,還上演了手指試探螞蟻洞、沙石、樹葉堵洞口、水灌螞蟻洞(說是“看看螞蟻會不會游泳”)、螞蟻爬上手指等諸場“好戲”,兒子忙忙碌碌,樂此不疲。就這樣折騰了整整有半個下午,要不是看在他那份帶勁和專注的份上,我早就把他制止住了!
過了幾天,他興致勃勃地跟我說:“媽媽,你知道嗎,螞蟻分成工蟻、雄蟻和蟻后三種。”他還滔滔不絕地跟我講了許多關(guān)于螞蟻的其它知識,我真詫異這些他都是從何而知的。
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我們家經(jīng)常被兒子叫嚷著要養(yǎng)這養(yǎng)那,夏天的金龜子一定少不了,抓來的小瓢蟲也要養(yǎng)起來,還為捉蝸牛鉆在爛泥地草叢里不出來呢……
我弄不明白為什么兒子會對這些小東西如此著迷,而且它們常常把兒子弄得手臟、臉臟、衣服臟,把房間也弄得臟兮兮、亂糟糟。從書上也可以知道很多昆蟲的知識,可兒子卻為何偏偏喜歡和小蟲“親密接觸”呢?我又是一個看到昆蟲會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媽媽,不知道如何去引導(dǎo)他。
專家解讀——
孩子的詳細(xì)氣質(zhì)類型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會顯現(xiàn)出來,有些孩子喜歡直接親近、觸摸自己喜歡的事物,重要的是父母應(yīng)該從細(xì)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diǎn)并積極創(chuàng)設(shè)適合孩子學(xué)習(xí)氣質(zhì)的情境。
想起了昆蟲詩人和蝴蝶王子
6歲的男孩迷戀上了昆蟲,那樣沉醉于探索昆蟲世界,體會著這個過程給他帶來的驚喜和滿足。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兩個人,一位是流行了近100年的巨著《昆蟲記》的作者,被人稱為昆蟲詩人的法國著名昆蟲學(xué)家法布爾。另一位是中國成都的蝴蝶王子,成都蝴蝶博物館館長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