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保持好心情,對一個人的學習、工作至關(guān)重要。心情好了,學起來輕松,工作起來愉快,周圍關(guān)系也和諧,效率就高,成功率也大。心煩意亂,往往把能做好的事情也弄得一團糟,甚至干脆甩手不干,就談不上成功率了。尤其是做父母的,你的心情總是處于急躁或抑郁的狀態(tài),必然要影響到孩子。其實,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孩子保持愉快的能力,既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明哲人的智慧。
在加州大學的家屬院帶外孫時,曾遇到不少美國父母,他們問孩子話時,總是以極夸張的姿態(tài)表示欣賞和贊同:“噢,你看上去很愉快。贏球了嗎?”“你感覺怎么樣?媽咪覺得你今天的琴彈得棒極了!”也曾遇到過個別中國母親,她們問孩子的話,還沒有改掉審視和逼問的口氣:“完成作業(yè)了沒有?為什么這么晚了才回家?和誰玩了,男生還是女生?”給興沖沖回家的孩子當頭澆上一盆冷水。做媽媽的為什么不能平平和和地聽聽孩子干了些什么,體味一下孩子的童心,沉浸在他們無憂無慮的精神世界中,與孩子同樂呢?
兩相對比,我才發(fā)覺自己在這方面亦有很多該檢討的地方,比如對兒子小帆,總嫌他上進心不強,考了80多分,我會說:“人家某某考99還為那丟掉的一分哭呢!”小帆說話幽默,富于哲理,我則批評他:“不會做桌子,只會對縫子。”好像總想弄得孩子不愉快似的。說到底這還是“望子成龍”的心理在作怪。因為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中國的父母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孩子荒廢了學業(yè)。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急躁和關(guān)心之間的界限(急躁僅僅是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并不等于是有效的關(guān)心),而常常使兩代人的溝通形成障礙。父母的這種急躁和擔心對孩子只會起負面效應,心平氣和地溝通才會達到正面效果。
一位英國母親的話對我很有啟發(fā),她說:“我的孩子不一定要萬眾矚目,也不一定要成為世界首富,但他一定要快樂。希望他不管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有保持快樂的能力和智慧。”天才神童們固然有常人享受不到的光芒,但美麗光環(huán)背后還有不為人知的痛苦。一項令人憂傷的研究表明,天才兒童一般要經(jīng)歷至少4到6年的孤獨期,高級天才要經(jīng)歷20年的孤獨期。一是因為天才很難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二是因為天才缺乏對別人的耐心和容忍。這樣在孤獨中長大的孤獨者往往定型為偏執(zhí)和畸形的人格品質(zhì)。性格的缺陷也會影響他們成人之后的發(fā)展。國內(nèi)改革開放之初的少年大學生,如今發(fā)展的不盡如人意,便是證明。那么,孩子的快樂和孩子的“成功”到底哪一個更重要呢?沒有快樂或不懂得快樂的成功,到底算不算成功呢?這都值得我們深思。我想,我寧愿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普普通通的懂得快樂的人?;蛟S這更能使兩代人和睦、幸福和成功。什么叫成功?自己對自己的作為滿意,社會也認同,這就叫成功。
據(jù)統(tǒng)計,中國的所謂成功人士,大企業(yè)家、銀行家、歌星、體壇明星等拿了博士學位的為數(shù)寥寥。他們之所以成功,正在于他們找到自己人生的興趣后大膽開掘,自信、自強而樂此不疲。所以說孩子們保持快樂的智慧和能力遠比其考試得第一名、考級過了多少級更有意義。
在美國,讓孩子心情愉快是最要緊的事,考試成績和功名成就往往擱在其后。首先,做父母的要愉快地享受親子互動過程。孩子的好奇心理、探索精神、天真無邪、坦率真誠、熱愛自然,是我們成人社會的一面鏡子。每個孩子都可以被視為未被開掘的寶藏,父母的任務(wù)就是擴大孩子的發(fā)展空間,做一個優(yōu)秀的掘?qū)毴?。孩子演算習題慢,你別草率斷言他腦子慢,推理能力不是他的強項,也許他記日記寫文章行,那就開發(fā)他的感悟能力;畫圖畫、聽音樂缺乏想象力,恰恰可能在體育運動上有天賦;體育方面不愛打球,或許會偏愛游泳、溜冰呢……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開發(fā)孩子潛在能量的過程。中國父母和美國父母所不同的是,往往把這一過程當做沉重的負擔和難以推卸的責任,而不是輕松愉快地享受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