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囿于模式的總結交流,換!
在我聽的十二節(jié)課里有十節(jié)課在快要結束時,老師都問了這樣一句話:同學們,學習了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體會?(或收獲、感想)。比如學了圓的認識,學生一般都會說:我知道了圓是一個曲線圖形;我知道什么叫直徑和半徑。我明白了在圓內直徑是最長的線段。在學了《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后,學生就說:我認識了分數(shù);我知道了生活中有些數(shù)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如果一個東西平均分給幾個人,就會得到一個分數(shù)等等。
我們遺憾的發(fā)現(xiàn)總結交流已經慢慢演變了一個過套的模式,聽課老師聽多了,都發(fā)現(xiàn)了原來平常我們常用的談體會、談收獲該是多么枯燥、單板啊。作為教師應該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實而不僵。我很欣賞《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jié)課的課堂總結。老師拿出貼有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不同字樣的吹塑紙,讓學生擺出一個集合圖。學生在興趣盎然拼的過程中,所學的知識就已經得到了最好的歸納,不需要贅言。還有,我們老師總結語言有的過于空洞。一位老師在聽完學生的交流后,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的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只要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長大后,讓我們用聰明才智建設美麗的家鄉(xiāng)。這樣上綱上線的話讓人啼笑皆非。其實這不是個別,而是很多老師都會這樣來總結,好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的教學理念非要她們說出來告訴學生才行。
總結是這樣生硬的講出來嗎?否也!從所學的內容本身去總結豈不是更有實效性。就像一位老師所上的《烙餅的策略》,在課快要結束時,她說: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怎樣合理安排時間,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F(xiàn)在同學們要離開教室了,我們的教室門一次能走出兩位同學,請大家思考,怎樣讓我們全班同學快速、有序的離開教室?這樣的結尾沒有教條式的總結,沒有虛情假意的希望,有的是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延伸。所以,對于總結交流,不要總走老路子。
當然,看花容易栽花難,如果讓我去上課,也許會存在更多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只是從一名普通教師的角度,以一名挑剔的看客目光,來靜察所有的教學過程。我的所感所批也只是希望我們每位數(shù)學老師能擯棄浮躁、合理舍棄,還一個真實、有效、本色的數(shù)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