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zhì)疑:博導的“綜合素養(yǎng)”夠不夠?
也有教育專家指出,博導的快速年輕化屬“非常之舉”,因為形勢逼人:1977年恢復高考后入學,畢業(yè)后留校任教,而后成為教授、博導的那一批人,如今已步入退休年齡,加上近年來博士生擴招,導致“博導短缺”,不得不讓年輕人加快接棒。“一旦過快,就不免‘冒險’。”
不少網(wǎng)友對“80后”博導就有質(zhì)疑:讓一個不到30歲的人指導博士生做學問?他自己博士畢業(yè)才幾天?太年輕的博導,至少教學經(jīng)驗不足——“自己學問做得好是一回事,指導別人是另一回事”。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顧祥林教授指出,大學教師梯隊中固然應該有少數(shù)冒尖的“80后”當博導,但不宜人為地大面積推廣。“帶教博士生,導師的綜合能力包括人文素養(yǎng)、社會經(jīng)驗,比單純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重要,而年輕博導容易有所欠缺。”
顧祥林解釋,他帶教的每個博士生,遇到的“困難”各不相同。因為博士生們多已老大不小,在搞科研做學問的過程中時不時會受到經(jīng)濟壓力、婚戀家庭、人際關(guān)系之類問題的困擾。引導博士生應對科研之外的難題,也是博導的責任,否則他們怎能全心投入?就此來說,太年輕的博導能否指導好跟自己差不多年齡或者還要年長些的博士生,難以預料。
蘇長和則強調(diào),如今冒尖的“70后”、“80后”博導,專業(yè)能力無需多疑,要質(zhì)疑的是博導評審機制——申請者只要有論文、有課題、得過獎,滿足一些硬性指標條件,基本就能過關(guān);而綜合素養(yǎng)、教學能力以及指導學生搞科研的能力,根本未列入考核。“依我看,眼下更保險的做法或許是發(fā)揚傳、幫、帶的傳統(tǒng),博士生可以請一名資深博導和一名年輕博導一起帶教。”
看來,“博導年輕化”的得失還需深入探討。畢竟,讀到博士不容易,我們可不能拿博士生們的前途“冒險”。
更多信息請訪問:新浪考研頻道 考研論壇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diào)整與變化,新浪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quán)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