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時報》8月9日報道,印度陸軍在北部查謨-克什米爾地區(qū)駐扎的一支裝甲部隊,8日早晨發(fā)生士兵與軍官對峙事件?,F場的軍官及其住所一度被憤怒的士兵團體包圍,直到有其它營地高級官員趕到現場,緊張事態(tài)才被逐漸平息。
此次最新對峙事件發(fā)生在克什米爾桑巴地區(qū),一名士兵當天早上使用自己的步槍在“第16騎兵”部隊(16th Cavalry)營地自殺,并當場死亡。此事很快成為一個導火索。一名消息人士說,該騎兵部隊的軍官和士兵之間的“緊張感”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但卻一直沒有采取補救措施。
該消息人士描述當時的情況說:“憤怒的士兵隨后結伙,包圍了軍官和他們的住所,這導致雙方長時間的對峙。”據報道,當時的情況非常嚴重,直到其它駐地的高級官員趕到后,緊張形勢才逐漸平息。隨后,“第16騎兵”部隊的所有軍官都撤離住所,并分散到不同的地點,以預防事態(tài)進一步升級。
新德里陸軍總部官員隨后接受采訪時說,他們已經命令一家法庭對此事展開調查,但他否認當地發(fā)生了官兵對峙事件,并表示事態(tài)已經得到了控制。
據報道,此前5月份查謨-克什米爾邦拉達克地區(qū)剛剛發(fā)生過一起軍官與士兵相互斗毆事件,并導致一名少校軍官受傷,事態(tài)甚至險些演變成兵變。有分析指出,部分印軍部隊官兵關系緊張才是導致這類惡性事件發(fā)生的真正“幕后推手”。
印度《經濟時報》2011年8月曾報道稱,在過去的幾年間印度三軍自殺的士兵每年都有大約130到140人。該報曾援引印度國防心理研究所此前發(fā)布的一份報告說,來自上級軍官的“可以感知的羞辱和騷擾”,經常是最終誘發(fā)士兵發(fā)生與壓力有關的案件原因。(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