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衛(wèi)星的“剩余價值”
一顆探月衛(wèi)星,居然變成了太陽系探測衛(wèi)星!
本月13日,“嫦娥二號”在距離地球700萬公里處發(fā)現(xiàn)小行星圖塔蒂斯,著實讓人驚喜。
地球人都知道,“嫦娥二號”的使命本來是飛到38萬公里之外去“看”月球。如今,它不僅圓滿完成了月球探測的“本職工作”,且任務一再拓展,“超期服役”近兩年,先后完成了對“格拉朗日L2”點和圖塔蒂斯小行星等多目標觀測的“額外任務”,真是堪稱一星多用、一專多能,物超所值!
奧秘何在?在于中國航天人“花一筆錢、干很多事”,把這顆衛(wèi)星的“剩余價值”完全挖掘了出來。
在科技發(fā)展史上類似這樣“有心栽花”和“無心插柳”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成果的“剩余價值”,誰就能收獲“意外之喜”。
“馬尾巴”不是沒有用,而是看你怎么用
說到“馬尾巴的功能”,40歲以上的國人可能不陌生。
這是上個世紀70年代一部電影的臺詞。影片中,電影演員葛存壯扮演一個教授,因為講“馬尾巴的功能”受到嘲笑。影片的用意,是用“馬尾巴的功能”比喻“沒有用的東西”。
馬尾巴真的沒有用嗎?非也。牧民都知道,當馬奔跑時,飛揚的馬尾像舵一樣,可以保持馬的平衡;獸醫(yī)都知道,提舉馬尾時,抵抗力越大的馬越是身強力壯。此外,馬尾還是馬的“蠅拍”,可以用來驅逐討厭的蚊蠅。
馬尾巴還有什么用?樂師會告訴我們:馬尾是制作小提琴、二胡琴弓不可或缺的原料。沒有馬尾巴,就沒有《梁?!泛汀抖吃隆?hellip;…
可見,馬尾巴不是沒有用,而是看你怎么用。馬使用馬尾巴,是一種本能;人使用馬尾巴,則是一種藝術。
說起兵器,我軍老前輩是發(fā)揮“馬尾巴功能”的大師。眾所周知,迫擊炮是一種曲射炮,打塹壕中的敵人得心應手,打碉堡一類的垂直建筑就似乎“無用”了,那應該是山炮、野炮這些平射炮的活兒。
可是,抗日戰(zhàn)爭中,八路軍很多部隊并沒有平射炮。能不能用迫擊炮打鬼子的炮樓?首長指示炮兵主任趙章成想想辦法。
這個辦法不好想。迫擊炮無法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彈必須由炮筒前端裝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彈就無法下滑擊發(fā)雷管打火。
那么,怎么能在炮管放平時讓炮彈撞擊底火?有人注意到擦炮用的木桿,試圖用它推動炮彈下滑來擊發(fā)。結果,炮彈飛出去了,但木桿也飛出去好遠。
打起仗來,哪能準備這么多木桿?趙章成又大膽提出用太行山上隨處可見的高粱稈代替木桿送彈擊發(fā),居然大獲成功。
一不做,二不休。受到擲彈筒的啟發(fā),趙章成又在迫擊炮尾部安裝了拉火擊發(fā)裝置。這樣,迫擊炮就具有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的功能。
一次,八路軍與日軍交戰(zhàn),就用這種迫擊炮將一發(fā)炮彈從日軍碉堡的機槍眼里打進去了。迫擊炮居然能這樣用!日本兵器專家百思不得其解。
開發(fā)“馬尾巴的功能”,是一種大智慧
可見,開發(fā)拓展兵器“馬尾巴的功能”,的確是一種智慧。
大家都知道,地雷是用來炸步兵、炸車輛、炸坦克的。那么,地雷能打飛機嗎?
聽上去是天方夜譚。然而,越南戰(zhàn)場上確有其事。當年,越軍曾經(jīng)飽吃美軍直升機的苦頭,卻制敵乏術。一次,一名越軍少校突發(fā)奇想,把定向地雷仰面朝天放置,實施集中爆破,定向地雷里的鋼珠碎片像火山噴發(fā)激射空中,居然炸下一架低空盤旋的美軍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