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關東軍早有對蘇作戰(zhàn)的準備,甚至一度還拉出與蘇軍決戰(zhàn)的架勢,但是,由于關東軍設想決戰(zhàn)的時刻是1946年,不僅未能偵察到蘇軍的實力,甚至連蘇聯(lián)正式對日宣戰(zhàn)的消息,也沒能提前得到。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關東軍精心布設的陣線很快就土崩瓦解,總司令部慌忙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固守通化,并指令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隨總司令部遷往通化,企圖在通化一帶與蘇軍決戰(zhàn)。此時的關東軍官兵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斗志,紛紛逃命。原來設想的大決戰(zhàn)竟然化為一場拼命的追逃游戲。蘇軍各個方面軍的作戰(zhàn)行動都進展順利。特別是由克拉夫欽科上將指揮的近衛(wèi)坦克第六集團軍在大興安嶺的突擊行動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時間已前突到東北中部地區(qū),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關東軍從此一蹶不振。
難逃滅亡命運
?。冈拢保叭?,日本大本營下達命令,指示關東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放棄滿洲,退守朝鮮。但長期以日軍“王牌”自居的關東軍為了維護自己“皇軍之花”的臉面,仍然負隅頑抗,不肯投降??墒?,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姿態(tài)并不能重新喚起日本的士氣。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公開宣布投降。但驕橫的關東軍借口沒有收到日軍大本營的停戰(zhàn)命令,仍然繼續(xù)抵抗。到17日,除海拉爾、虎頭和東寧等少數(shù)筑壘地域的殘余日軍仍在頑抗外,關東軍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眼看敗局已定,關東軍最后一任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終于向蘇軍提出了停戰(zhàn)談判的請求。
8月19日中午,蘇軍阿爾捷緬科上校率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殲擊機護航下到達長春機場與日軍進行談判。迫于壓力,山田乙三向蘇軍代表交出了象征指揮權(quán)的軍刀,宣布自己和部屬成為蘇軍俘虜。此次戰(zhàn)役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
不僅如此,那些靠關東軍發(fā)家的日本高級戰(zhàn)犯大都也沒有逃脫正義的審判。曾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參謀長的東條英機,曾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的板垣征四郎,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職于關東軍司令部、后任第七方面軍總司令的土肥原賢二,曾供職于關東軍司令部、后任第十四方面軍參謀長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關東軍將領要么受到懲罰,要么背著千古罵名茍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