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的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王家峪村,在八路軍前線司令部新年集會上,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岡田義雄3名日俘宣布加入八路軍,成為最早一批“日本八路”。當年11月,杉本一夫又聯(lián)合其他6名日俘建立了中國戰(zhàn)場上第一個日本人反戰(zhàn)組織——“日本士兵覺醒聯(lián)盟”。
杉本一夫被俘前叫前田光繁。剛被俘時,八路軍戰(zhàn)士給他講“共產(chǎn)黨不殺俘虜”的政策,他根本聽不進去,聲稱“不殺就糟了,你們不殺,那就得自殺,這不是更殘酷嗎?”八路軍干部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給予他生活上的優(yōu)待,漸漸地,杉本一夫的思想開始動搖。當他在行軍中親眼目睹日軍的燒殺搶掠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極大傷害時,他氣得渾身發(fā)抖,就像是他自己干了壞事一樣感到無地自容。他決定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反對這場野蠻的戰(zhàn)爭。
參加八路軍那天,朱德總司令走上臺握住他的手熱情地說:“我代表全軍指戰(zhàn)員衷心歡迎這3位日本青年參加我們的軍隊,成為光榮的八路軍戰(zhàn)士!這證明我們的政策是正確的,雖然今天只有3個人,以后一定會變成幾十個人、幾百個人。”而這也讓山本驚喜不已:“我們深感朱德總司令等八路軍的高級領導人對日本俘虜?shù)霓D(zhuǎn)變和進步是多么關(guān)心吶!”“作為俘虜,我們深感十分幸運。不妨反過來想一想,日軍的華北派遣軍總司令是否能特意去會見俘虜,與他們親切交談呢?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秋山良照也是鼎鼎大名的“日本八路”。他是覺醒聯(lián)盟冀南支部的創(chuàng)始盟員,多才多藝,不但能寫文章,還善于繪畫。秋山善于抓住日軍的心理,經(jīng)常與他們通信談心。到1942年8月,秋山良照收到的日兵回信,累積起來有一尺多高。后來,每當夜間反戰(zhàn)支部到敵人碉堡前喊話時,總有日本士兵問:“秋山君在哪里,他還好吧?”當時日軍中紛紛傳說“八路軍中有個‘秋山良照’部隊”,日軍還專門討論所謂“秋山事件”,下令通緝秋山良照,并發(fā)布公告,以連升兩級和1萬元作為懸賞。
被譽為“日本白求恩”的反戰(zhàn)盟員山田一郎,原是日軍中尉醫(yī)官,在被俘一年半時間里,始終在尋機逃跑。他曾在日記中寫道:“一年半的時間里心中一直隱蔽著一個秘密計劃,那就是逃跑——把我的行動報告給日軍——然后死掉。不管八路軍怎樣熱情地對待我,我都無動于衷。”然而,在一次高燒三天三夜、經(jīng)我軍精心照料才脫離危險后,他心頭的冰雪終于融化了:“我睜開眼向外望,從壞了的窗紙?zhí)幙梢钥匆娞猩缴椒迳系姆e雪和藍色的天空,積雪在陽光下放出耀眼的光。那一瞬間,不知為什么在我的心中一種‘新生’的感覺如同泉水一般涌了出來。”
山田一郎醒來后,劉伯承司令員專程趕去看望,這讓山田徹底拋棄了逃跑的念頭,全心全意加入了反戰(zhàn)的行列。“我特別感動的是,劉伯承司令員特意從涉縣軍區(qū)司令部趕來看我,還送我一桶醬菜,這種東西在當時是十分昂貴的。”劉伯承司令員還在太行《新華日報》專門寫文章贊揚山田一郎,說他“多次在槍林彈雨之中,親自拿機關(guān)槍去協(xié)助我們作戰(zhàn)”,極大激發(fā)了日俘們的革命熱情和斗志。
戰(zhàn)后,山田回到日本,曾滿懷深情地回憶:“追憶往昔,中國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用階級的友愛、難以置信的耐性和寬闊的胸懷無微不至地照料我們,使得像我這樣一個胡攪蠻纏的人變成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白白送死。”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宮川英男是唯一的日本人。他原名宮川啟吉,1941年夏被我軍俘虜,曾擔任“日本士兵覺醒聯(lián)盟”冀魯豫邊區(qū)協(xié)議會副委員長兼冀魯豫邊區(qū)參議員。1945年6月9日,宮川隨津浦鐵路對日軍工作隊在萬德西官莊執(zhí)行任務時,被日軍重兵包圍,為了不當俘虜,毅然舉槍自盡,時年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