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恒星來說,通常的顏色序列是: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當夜幕降臨,繁星開始接替太陽統(tǒng)治天空,一顆顆閃閃發(fā)光的小星星包含著有趣的奧秘,讓我們來細細盤點一下:
1、夜空下,你所看到的每一顆恒星都比太陽更大、更明亮。
晴朗的夜空下,大約有5000顆恒星的亮度高于6等(6等是人眼所能看到的最暗恒星),僅僅只有極少數(shù)昏暗的恒星和太陽具有相同的體積和亮度,其余的全部比太陽更大、更明亮。其中大約有500顆的亮度高于4等(這其中包括你在城市的燈光污染下也能用肉眼看到的那些亮星),它們的體積和內(nèi)在亮度都比太陽要大。在從地球上看到的最亮的50顆恒星中,排在最后的一顆是半人馬座α星,但其內(nèi)在的亮度仍然是太陽的1.5倍。
2、一個人在夜晚最多能夠看到2000-5000顆恒星
盡管我們在詩歌和歌詞中經(jīng)常能聽到贊美綴滿百萬顆星辰的夜空,但實際上,在任何地方你都無法看到一百萬顆恒星。在一個沒有月光和遠離任何光源的夜空下,一個具有良好視力的人能夠看到大約2000-5000顆恒星。
3、藍色的恒星比紅色的溫度高
我們會習以為常的認為紅色代表熾熱、藍色代表寒冷,這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經(jīng)驗規(guī)律。實際上,物體的顏色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當一個物體剛開始能夠輻射出可見光時,顏色看起來是紅色的。隨著溫度的繼續(xù)升高,顏色開始變成白色,最終變成藍色。因此,夜空中紅色恒星的溫度是最低的,藍色的恒星溫度最高。
4、恒星接近“黑體”
當一個物體能夠100%吸收照射到它上面的電磁輻射的時候,該物體就被稱之為“黑體”。然而,黑體吸收所有照射到它上面的輻射且不禁止它向外重新發(fā)出。就恒星來說,它能夠吸收掉照射到它上面的全部輻射,但與此同時卻能夠輻射出比吸收的還要多的能量。因此,恒星是散發(fā)著耀眼光芒的黑體。黑洞是更加接近理想黑體的物體,但不能夠發(fā)出輻射(考慮到量子效應(yīng),其實黑洞也散發(fā)著輻射——霍金輻射)。
5、宇宙中沒有綠色的恒星
雖然零星地聽到有人聲稱看到了綠色的恒星,但是大多數(shù)觀測者并沒有見到過真正發(fā)綠光的恒星,除非是由于望遠鏡產(chǎn)生的光學效應(yīng),亦或是某人的視覺發(fā)生了問題。恒星發(fā)出的光線中包含著各種顏色,當然含有綠色,但是經(jīng)過人的眼睛和大腦處理后,所有的色光都混合在了一起。雖然在輻射中某種色光可以占優(yōu)勢,但是在恒星發(fā)出的輻射的波長和強度范圍內(nèi),綠色光線和其它顏色的光線混合在了一起,恒星看起來是白色的。對于恒星來說,通常的顏色序列是(從低溫到高溫的順序)紅色、橙色、黃色、白色和藍色。因此,就人類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情況來看,不存在綠色的恒星。
6、太陽是一顆“藍綠色”的恒星
太陽輻射的峰值波長(500納米)介于光譜中藍光和綠光的過渡區(qū)域。恒星的溫度與其輻射中占主要地位的波長有密切關(guān)系。就太陽來說,其表面的溫度大約在5800K。然而,由于人的眼睛對峰值波長周圍的其它顏色更敏感,所以太陽看起來呈現(xiàn)出白色或是黃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