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修鐵路也靠欺騙
李鴻章根據(jù)唐廷樞的報告,于1879年“專折具奏”,請求朝廷允許他在唐山至北塘河岸邊的蘆臺間筑造一條45公里長的運煤鐵路。恭親王奕欣對此給予了支持,認(rèn)為這條鐵路筑在礦山之中,與此前朝廷批準(zhǔn)筑在孤懸海外的臺灣島上的鐵路一樣,不會造成什么不良影響。因此,朝廷“奏旨依議”,同意了李鴻章的請求。但消息傳出,“群臣阻諫”,奏章一封接著一封遞上來,認(rèn)為鐵路“利小而害大,利近而害遠(yuǎn),利顯而害隱”,懇求最高統(tǒng)治者“恪守祖宗成法”,“立予停止”。慈禧太后也突然反悔,收回了成命。
筑造鐵路的希望落空了,可是煤礦眼看就要出煤,運煤通道必須解決。唐廷樞等沒有別的辦法,決定從蘆臺把運河一直挖到唐山,礦井出來的煤直接下河裝船。然而唐山至胥各莊一段,“地勢陡峻,不宜于河”,于是又提出一個“變通辦法”,給李鴻章寫報告說,在胥各莊至唐山間修一條“快車路”。于是李鴻章又向朝廷寫奏折申請。因為擔(dān)心頑固派們對“快車路”也提出疑問,索性把它改寫成“馬路”,并保證用騾馬拉車。朝廷這才下旨批準(zhǔn)。
但李鴻章讓唐廷樞筑造的,卻是條地地道道的鐵路。為了修建鐵路,李鴻章竟然采用了和英國人一樣的欺騙手法,這可是“欺君罔上”的大罪。李鴻章何以如此膽大妄為?原來,這件事得到了恭親王奕欣和光緒帝生父醇親王的暗中支持,李鴻章在得到“雙保險”后,才能如此有恃無恐。
唐胥鐵路就這樣冒用“馬路”名義開了工。值得一提的是,建設(shè)之初在采用什么軌距問題上發(fā)生了爭論。唐廷樞等出于降低造價考慮,主張建762毫米的窄軌鐵路。而英籍工程師認(rèn)為“這條礦山鐵路一定要成為他日巨大的鐵路系統(tǒng)中的一段”,應(yīng)該采用英國1435毫米的標(biāo)準(zhǔn)。李鴻章權(quán)衡再三,接受了這個意見,而后來的事實證明這確實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迫于壓力鐵路上竟然用騾馬
1881年11月8日,唐胥鐵路舉行了頗為隆重的通車典禮。牽引的火車頭,是在筑造鐵路的過程中,由英籍工程師金達設(shè)計的一臺簡易蒸汽機車,就是那臺著名的“中國火箭”號。
然而,消息很快傳到京城。頑固派們立即鬧將起來,說是“機車直駛,震動?xùn)|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于是“奉旨查辦”,簡易蒸汽機車“旋被勒令禁駛”。其實,清東陵遠(yuǎn)在唐山以北遵化縣的馬蘭峪,離唐胥鐵路還有近百公里呢,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小火車被禁駛,用騾馬拉的大車不得不行駛在唐胥鐵路的鋼軌上。直到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清政府的兵工廠、軍艦、輪船急需用煤,清廷才終于作出讓步,同意從英國購買兩臺水柜蒸汽機車,唐胥鐵路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營運鐵路。
唐胥鐵路全長只有9.7公里,然而它的出現(xiàn),打破了清朝廷不準(zhǔn)修建鐵路的堅冰。此后,經(jīng)過歷時31年的十次展筑,唐胥鐵路成了京奉鐵路的一部分。而在唐胥鐵路通車八年后的1889年5月5日,清廷也終于作出決斷,把建造鐵路定為“自強要策”,開始在全國大辦鐵路。這些都是后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