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使用派代表人物之一、鄭州海韋力公司董事長郭士軍對此卻堅決予以反駁,他說:“其實,但凡了解化學知識的人都知道,過氧化苯甲酰中的苯和食鹽氯化鈉中的氯一樣,不能說食鹽含有氯,食用食鹽會造成氯中毒;人體含有苯丙氨酸,不能說苯丙氨酸會造成苯中毒;關于過氧化苯甲酰含有砷、鉛,會造成人體重金屬中毒也是無稽之談。”
郭士軍認為,過氧化苯甲酰是被“俗名”所誤。
他說,國際上,過氧化苯甲酰稱為麥粉處理劑或專用麥粉添加劑,并不是“面粉增白劑”。他解釋說,新磨的小麥粉黏性大,缺乏彈性和韌性,儲藏一段時間后,上述問題會得到改善。這種現(xiàn)象稱為小麥粉的后熟。過氧化苯甲酰通過改變麥粉中氨基酸的巰基鍵,可改善小麥的后熟問題,從而改善新麥粉面制品的口感。
郭士軍認為,可以說大多數(shù)物質過量地攝取,對人體都會有害。只要嚴格按照國標規(guī)定的添加量在食品中正確使用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不會造成危害的。
增白劑被指破壞面粉營養(yǎng)
主張禁用面粉增白劑的一方還提出一個觀點:面粉增白劑破壞了面粉營養(yǎng)。
究竟是否破壞營養(yǎng)?郭士軍說,其實這是很好驗證的,只需要在市場上購買沒有添加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再通過人為添加面粉增白劑,做一下對比試驗就可以得到結果。
他向記者提供了一份鄭州海韋力食品工業(yè)有限公司專門委托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測中心(鄭州)做的驗證試驗。三種面粉樣品,一種是未加改良劑的面粉,一種是添加60mg/kg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另一種是添加100mg/kg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
針對這3個樣品,主要檢測項目是維生素B2和胡蘿卜素,試驗的目的是看看到底過氧化苯甲酰對面粉營養(yǎng)是否破壞。檢測結果顯示,3個面粉樣品中含有的維生素B2和胡蘿卜素基本相同。
郭士軍認為,面粉所提供的不是維生素,而是淀粉(即能量)和蛋白質。原來沒有使用面粉增白劑時,面粉加工出來后,儲放進行“后熟”,然后進行食品加工。
后熟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空氣中的氧,對面粉中的硫氫鍵部分氧化改良,同時把面粉中極少的胡蘿卜素氧化掉,這就是專業(yè)上所講的面粉經過后熟會變白的原理。
“若不搞清楚這些基本的原理,去盲目下一些增白劑破壞了營養(yǎng)的結論,會誤導公眾。另外,面粉增白劑在面粉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增白,它對面粉的加工工藝性能、出粉率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作用。”郭士軍說。
無法獲取真相的公眾
面粉增白劑之爭的背后,是面粉產能過剩引發(fā)的激烈競爭。
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銷技術分會秘書長于俊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目前,我國現(xiàn)有小麥年處理能力已達4億噸,全年小麥消耗量在1.15億噸左右,除去用于飼料和種子的小麥,實際用于加工面粉的小麥不足1億噸。也就是說,我國面粉加工行業(yè)的平均設備開機率不會超過25%。
“我國目前有面粉廠近4萬家,其中不少是中小型面粉廠,面粉增白劑的使用大大地縮短了面粉的后熟期,加快了資金的流動,增加了小型面粉廠的競爭優(yōu)勢,致使一些較大規(guī)模的面粉廠資金設備優(yōu)勢減弱,因此一些人士試圖利用國家標準禁用面粉增白劑來干預正常的市場競爭。”郭士軍認為這才是爭論的本質。
而他主張使用的另一個理由是,禁用面粉增白劑將帶來更為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他說,如果禁用過氧化苯甲酰,由于面粉的白度不好,很可能導致一些饅頭坊、面條店以及餐館不使用面粉增白劑而使用有毒有害方法漂白饅頭和面條等面粉品,出現(xiàn)真正的危及消費者飲食安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