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時,畢明哲中途需要停下歇息幾趟。為了使自己能勝任“角色”,他每天堅持跑上4公里。
6年時間過去,畢明哲的腳上堆積了厚厚的死皮,都是磨出血泡后留下來的疤痕。他的雙腿也結實得有些不成比例。
“可有勁兒了!”畢明哲拍著自己的腿,笑著向記者“夸耀”:“多重的東西,我背著也能一下子站起來。”
曾經有個壯實的體育特長生,僅試著背王理上到4樓教室,已是感覺“累得好比跑了趟3000米”。
由于天天趴在畢明哲的背上,王理衣兜里的東西經常往下掉。他從此盡量穿衣兜有拉鏈的衣服,免得麻煩畢明哲幫忙撿東西。
畢明哲算了算,自己80%的時間都和王理在一起。他曾經開玩笑地對王理說:“如果你是女孩子,我就把你娶了算了”。
有時候,他也會忍不住沖母親抱怨:“每天這樣,心里也會煩。”可母親回復他:“既然是你自己的選擇,就要堅持下去。”
堅持就是勝利。畢明哲用這句話為自己鼓勁。
在他看來,小勝利就是把王理安全地送回家,大勝利就是一直這樣堅持下去。
有人問畢明哲:“六年你是怎么堅持的?”畢明哲答道:“以前是出于一種責任,時間一久,我把他當成兄弟,就習慣成自然了。”
放棄本科,改讀專科
2010年夏天,高考結束了。
畢明哲考上了新疆藝術學院播音主持專業(yè)??伤沉苏?年的王理卻因為發(fā)揮失常,經過征集志愿填報,才收到郴州一所專科院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這對兄弟站到了他們人生的一個路口,誰也說不準他們是不是會就此分開。
為背殘疾的王理上學,畢明哲又作出了人生的一個重大抉擇:放棄讀本科,繼續(xù)陪在王理身邊。“不想去新疆是假的,不想和他分開是真的。”畢明哲說。
王理一直認為畢明哲在開玩笑,高考成績出來后,他才發(fā)現(xiàn)“兄弟是認真的”。為此,他說自己當時“很生氣”:盡管也希望能繼續(xù)與畢明哲在一起,但更不愿因自己而耽誤畢明哲的前途。
“我們是兄弟,你去哪兒,我就去哪兒!”畢明哲笑嘻嘻地回答,態(tài)度卻很堅定。
為了能在一起讀書,兩人填報了長沙的志愿。
在了解到畢明哲的事跡后,保險職業(yè)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朱甘寧主動聯(lián)系了畢明哲和王理以及他們的家長。在省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兩人終于圓了大學夢。畢明哲就讀的是國際商務(會計)專業(yè),王理選擇的則是金融保險系客服專業(yè)。
友愛的樂章,在延續(xù)
為方便王理的生活學習,學院專門調撥了一間位于一樓的宿舍;為便于王理輪椅的出入,學院又改進了宿舍進出的大門和衛(wèi)生間的設施。學院還將王理的母親接到學校,專門照顧王理的生活起居。畢明哲則每天課余時間過來幫忙。后來,王理母親因身體原因回家,畢明哲索性搬過來,住到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