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件件投訴事件的處理,蕪湖市看守所在押人員投訴的數量明顯上升,截至今年5月,駐所檢察室受理的68件投訴中,投訴看守所監(jiān)管活動的33件,現(xiàn)已全部處理結束,其他投訴則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蕪湖的試點是力圖建立一種羈押場所的預防制度,試點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有望向全國公安系統(tǒng)推廣。南都記者了解到,在全國不少地方,針對防止刑訊逼供做了不同的嘗試。
訊問嫌疑人不再要求“老實交代”
“案發(fā)當天你在哪里?”前段時間,江蘇省某市公安局一名刑警在訊問一名涉嫌在當地殺人的犯罪嫌疑人時,語氣平緩而直接。
“我不在本市,我在××市。”
“你是怎么去的?”
“乘坐大巴。”
“哪一天去的還記得嗎?”
“周二。”
“能描述一下大巴的情況和車上的情況嗎?”
嫌疑人對車上的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刑警均記錄在案。
“去你所說的城市,不是每天都有大巴,周二不發(fā)車啊?”訊問刑警直盯著嫌疑人,語氣仍然平緩。
嫌疑人立即臉色發(fā)白,供述了殺人的事實。
據這名刑警介紹,過去審訊,他們都會聲色俱厲地告知犯罪嫌疑人不準撒謊,要“老實交代”,“強調多次,效果甚微”。
而他此次的訊問策略則是借鑒了歐洲的訊問方式———允許嫌疑人撒謊,“因為一個謊需要另一個謊來圓,一旦謊圓不起來,嫌疑人就會精神崩潰。”
這名刑警的訊問“策略”是他參加了今年在四川瀘州和甘肅蘭州進行的訊問技巧的培訓上學到的,該培訓由中國人民大學訴訟制度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與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主辦,共有約20個省市的警察代表參加了此次培訓。
現(xiàn)實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可以作為案件的證據,而某些警察為了盡快地結案,拿到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簡單的辦法,而最快拿到口供的方式,就是刑訊逼供。
程雷告訴南都記者,在現(xiàn)實的司法案件中,口供還是比較重要的。雖然刑訴法規(guī)定證據充分的情況下沒有口供也可以判刑,但相當多的地方檢察院和法院,仍然認為口供是重要的證據,甚至最高院不核準死刑的案例中,就有因為沒有被告人的口供的原因。
因此,面對攻擊性強的、易怒的或者是沉默的犯罪嫌疑人,如何在合法的、不暴力的情況下獲得他們的口供一直是國內警界頭疼的問題。
此次警察訊問技巧培訓后,一些年輕警察感嘆,訊問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有劍,手中無劍”,訊問不是怕嫌疑人撒謊,而是要讓嫌疑人說話,再根據口供設計訊問策略。如果嫌疑人一撒謊就制止,嫌疑人可能不再說話,實際上是封閉掉信息源了。
“被動錄像”讓偵查人員無法控制錄像
湖北某縣檢察院,檢察人員在一起自偵案件中訊問犯罪嫌疑人時,用手指著嫌疑人的鼻子罵,正在罵的時候,省檢察院的領導打來電話制止,并對其進行了警告。湖北省檢察院的錄像系統(tǒng)省市縣三級聯(lián)網,基層檢察院訊問時,省檢察院的中控室可以看到他們訊問的錄像,省檢察院的領導可以隨時進行抽查。
“這樣,審訊的人員總是在被監(jiān)視的情況下,心里會有一種緊張感,訊問也就得到了規(guī)范”,程雷對南都記者介紹,中國一些地方的偵查機關引入了英國被動錄像的模式,被動錄像是相對于有選擇錄像而言的。
雖然刑訴法規(guī)定了重大案件需要全程錄像,但什么是全程錄像概念并不清楚,是否能做到也一直受人質疑,不少律師稱警察“打時不錄,錄時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