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問題至關重要。堅持什么樣的改革方向,決定著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終成敗。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這就要求不僅經濟體制改革而且其他各領域改革都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從而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四大在總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成功實踐、借鑒世界各國發(fā)展經濟有益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20多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極大地增強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生機和活力。但也要看到,雖然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市場體系還不健全,市場發(fā)育不充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沒有理順,特別是政府對市場干預過多與監(jiān)管不到位并存,權力腐敗、行業(yè)壟斷等問題日益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受到諸多制約。市場化改革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只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任務沒有完成,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就不能變,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就不能停頓。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經階段,也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社會活力最為有效的手段。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并不是在發(fā)達資本主義的廢墟上誕生的,而是在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基礎上通過武裝革命建立起來的。我國社會主義自建立之日起,面臨的最緊迫、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并在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基礎上,逐步構建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方面制度,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提出了一系列現代化的戰(zhàn)略目標,最典型的就是“四個現代化”,即工業(yè)現代化、農業(yè)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一個新的現代化概念,與“四個現代化”一脈相承。實現這些現代化目標,其實都離不開市場經濟這個最根本的社會基礎。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則。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僅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也涉及其他各領域的體制改革。因此,必須把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等各領域的體制改革之中,使各領域改革朝著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向協同推進,推動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