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最高人民法院11日通報,2021年,全國法院受理一審人格權糾紛案件192675件,同比增長19.2%,其中,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等精神性人格權糾紛同比均有增長。
人格權是人權在民事法律中的具體化,民法典將人格權法律制度獨立成編。有分析認為,人格權糾紛案件增長反映出民眾維護人權的司法需求不斷增強。
為指導全國法院正確適用民法典人格權法律制度,樹立行為規(guī)則,明確裁判規(guī)則,最高人民法院此次發(fā)布9個人格權司法保護典型民事案例。這些案例均為民法典頒布后、且法院已判決生效的案件。
9個典型案例分別是:未成年人姓名變更維權案、養(yǎng)女墓碑刻名維權案、網(wǎng)絡競價排名侵害名稱權案、智能算法軟件侵害人格權案、知名藝人甲某肖像權和姓名權糾紛案、金融機構怠于核查更正債務人征信記錄引發(fā)的名譽侵權案、物業(yè)公司因業(yè)主負面評價引發(fā)的名譽侵權案、可視門鈴侵害鄰里隱私權案、非法買賣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
父母離婚后一方擅自變更子女的姓氏該怎么處理?金融機構長期怠于核查更正債務人信用記錄是否構成侵權?微信群里“說壞話”到何種程度構成名譽侵權?鄰居安裝人臉識別裝置監(jiān)測住宅周邊是否侵害鄰里隱私權?……上述典型案例給出了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