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李京澤)“郭沫若與中國共產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第五屆青年論壇22日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高翔出席會議并發(fā)表講話。來自日本、美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澳門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三十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研討。
高翔指出,郭沫若是杰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的社會活動家,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以及科學文化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郭沫若誕辰130周年之際,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郭沫若與中國共產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第五屆青年論壇,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郭沫若無愧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我國文化戰(zhàn)線上一面光輝旗幟,“革命隊伍中人”是郭沫若的首要身份,是他在諸多領域重要建樹的底色和根基。郭沫若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歷史的開拓者,為我國文藝和科學工作者樹立了榜樣。
郭沫若與中國共產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第五屆青年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院供圖高翔強調,郭沫若是革命家中的學問家、學問家中的革命家。他在治學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心系“國之大者”,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為民族謀復興,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重要貢獻。學習和紀念郭沫若,就要堅定歷史和文化自信,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學術道路;就要堅持學術使命,努力成為歷史和時代需要的學問大家;就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繁榮發(fā)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提供根本保證。
高翔指出,在郭沫若研究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歷史研究院付出了很多努力,推出了一些舉措,取得了重要成績。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將圍繞紀念郭沫若誕辰130周年,舉辦一系列活動,評選“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希望學術界特別是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這些活動,推動學術界形成研究和學習郭沫若的良好風氣,把郭沫若的精神品質、治學理念發(fā)揚光大,為繁榮中國學術、發(fā)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歷史研究》主編李國強研究員主持開幕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研究員致歡迎辭。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趙笑潔主持閉幕式,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名譽會長郭平英在閉幕式上講話。
中國歷史研究院紀委書記、副院長、《歷史研究》常務副主編路育松研究員主持大會發(fā)言,日本郭沫若研究會會長、日本九州大學巖佐昌暲名譽教授,國際郭沫若研究會會長、日本國士館大學藤田梨那教授,北京大學商金林教授,中國郭沫若研究會會長蔡震研究員,澳門大學朱壽桐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馮時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張伯江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張越教授,山東師范大學魏建教授等知名學者圍繞郭沫若的史學立場和史學方法、《女神》《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等經典著作、生平文獻史料等問題進行了發(fā)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郭沫若紀念館)陳時龍、李斌等青年學者圍繞郭沫若的甲骨文金文研究、通史編纂、對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的領導、詩歌歷史劇創(chuàng)作等話題進行熱烈討論。
會議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郭沫若紀念館)、中國郭沫若研究會、中國歷史研究院歷史研究雜志社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