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2日電 題:作曲家呂其明:7天寫出《紅旗頌》,一生融入一面“紅旗”
中新社記者 王笈
半個多世紀一晃而過,今年94歲高齡的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又回到上海愛樂樂團所在的武定西路1498號。10月12日下午,呂其明《紅旗頌》珍藏版黑膠唱片在此首發(fā),收錄了鋼琴與樂隊、雙鋼琴、少兒合唱等8個不同版本的《紅旗頌》。
坐在自己曾使用過的辦公桌前,呂老笑容和藹地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70多年來,我寫了很多音樂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管弦樂序曲《紅旗頌》就是在這里誕生的,當年音樂界老前輩審聽《紅旗頌》的情景還記憶猶新?!?/p>10月12日,著名作曲家呂其明在上海愛樂樂團接受采訪?!?上海愛樂樂團供圖)
自1965年首演以來,《紅旗頌》在海內(nèi)外盛演不衰,成為中國音樂史上上演率最高的作品之一。作品開篇以中國國歌為素材,引子莊嚴恢宏;緊接著,紅旗音樂主題在C大調(diào)中噴薄而出,抒發(fā)了對勝利的喜悅、對紅旗的贊美;尾聲將樂曲推向高潮,象征著新中國的輝煌未來。
作為《紅旗頌》的創(chuàng)作者,呂老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他出生于革命家庭,10歲便加入新四軍,成為一名文藝戰(zhàn)士,戰(zhàn)火中的生活為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打下情感基礎(chǔ);新中國成立后轉(zhuǎn)業(yè)至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為一名電影作曲家;1959年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深造;1965年創(chuàng)作出代表作《紅旗頌》。
在呂老看來,7天寫出《紅旗頌》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因為他有思想情感和民族音樂兩大“寶庫”?!敖?jīng)歷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受生死考驗,我一直在成長,堅定地想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我也從未間斷過學習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從各地民歌中汲取養(yǎng)分。創(chuàng)作《紅旗頌》,就像是把這兩個‘寶庫’的‘閘門’打開了,靈感噴薄而出,水到渠成。”
半個世紀以來,呂老一直在修改《紅旗頌》。據(jù)他回憶,《紅旗頌》是老前輩們給他的“命題作文”,創(chuàng)作時間很緊張,因此盡管他有好幾個方案去完成作品,卻來不及一一考慮清楚,只能選擇最可行的方案寫了出來,沒想到大受歡迎?!暗耶敃r的水平還沒有達到‘一錘定音’的程度,時間又太倉促,在藝術(shù)上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p>
考慮到《紅旗頌》的盛演,呂老并沒有一次性對作品進行大幅度修改,而是采用“切香腸”的方式,在“潤物無聲”中完成改譜。幾十年來,《紅旗頌》有了管樂、鋼琴獨奏、交響合唱等12個版本,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音樂愛好者需求。呂老覺得,是時候為《紅旗頌》的修改畫上句號了。
“當年的娃娃兵,現(xiàn)在已是鮐背之年的文藝老人,我把一生融入一面‘紅旗’?!眳卫险f,自己將一如既往,為祖國人民創(chuàng)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