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金走龍、三彩胡人騎駝奏樂俑、唐更白玉帶銙……近期在法國舉辦的“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jì))”展覽上,200余件(套)來自中國的珍貴文物吸引了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大批參觀者。面對這些閃耀著歷史光輝的文物,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觀眾在驚嘆中更為形象地了解了輝煌燦爛、自信開放的盛唐氣象,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文物是一個國家的瑰寶。作為世界公認(rèn)的文物大國,中國文物在世界范圍內(nèi)享有盛譽(yù),每一次精彩的中國文物海外展覽,都會吸引眾多參觀者。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積極引進(jìn)其他國家文物展覽,“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jì)的中法交往”等展覽同樣在中國收獲大批觀眾。以文物為媒,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故事越講越生動、越講越深入。
透過文物,海外觀眾看到了一個古老國家開放包容的民族品格千古相傳、綿延賡續(xù)。展覽中有一塊來自甘肅省山丹縣博物館的模印彩繪胡商牽駝畫像磚,磚面上的胡商,頭戴尖頂氈帽,身穿紅色窄袖緊身胡服,腰系黑帶,足蹬長筒靴,手牽駱駝,大步前進(jìn),風(fēng)塵仆仆中透露出期待與希望。畫像磚仿佛一張帶著歷史風(fēng)霜的“老照片”,再現(xiàn)了當(dāng)年絲綢之路上商旅往來、駝鈴聲聲的景象。還有一幅唐代壁畫《樂舞圖》,圖中演奏者所持的樂器如豎箜篌、琵琶、篳篥、鈸等,都是從西域傳來的代表當(dāng)時時尚的樂器。大唐樂舞廣泛吸收天竺樂、龜茲樂、安國樂、康國樂等外來樂舞,形成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景象。
盛唐的長安城,萬國客商云集,奇珍異品輻輳,多元文化交融。據(jù)史書記載,長安城里有專門為外國客商開設(shè)的市坊,城內(nèi)外國人約10萬名,其中既有商人、旅客、使節(jié)、僧侶,也有來自波斯、大食、新羅、日本和安南等國的留學(xué)生。來自異域的服飾、飲食、音樂、舞蹈在大唐非常流行,受到各階層廣泛喜愛。開放包容的民族品格造就了大唐恢弘的盛世氣象。
歷史一再證明,中華民族自古就開放包容,愿意用好奇而寬容的眼光欣賞外來文化,用廣闊胸襟接納外來文化,可謂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開放包容的民族品格體現(xiàn)的是堅定的文化自信。這樣的民族品格刻印在文物上,沉淀在時光里,融進(jìn)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
歷史通過文物告訴人們,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中國,世界各國只有緊密團(tuán)結(jié)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借鑒,才能共同發(fā)展進(jìn)步。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一件件文物,是一扇扇通向文明的窗口。以文物為媒介,通過各文明之間深入交流互鑒,我們將共同守護(hù)世界文化瑰寶,推動中外民眾相知相親、攜手同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