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備受關注的上官婉兒墓破壞嚴重一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耿慶剛11日表示,從天井、甬道和墓室被大范圍破壞的情況判斷,不似一般盜墓所致,應系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破壞行為,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行為。他認為,墓室中沒有發(fā)現(xiàn)棺槨與完整尸骨,也沒有木制品腐朽后的痕跡,究竟是埋葬時就沒有棺槨,還是后來毀墓所致,目前還有待進行下一步的考證。
耿慶剛11日下午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該墓墓主人上官婉兒,系唐中宗昭容(唐代九嬪之第二級,正二品階)。本次發(fā)現(xiàn)的唐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帶有5個天井,其規(guī)模、形制和她正二品的身份大致是符合的。
據(jù)史料記載,上官婉兒一生坎坷曲折。作為唐高宗宰相上官儀的孫女,因上官儀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家族籍沒。上官婉兒14歲時,因天資聰穎文采過人,被武則天召到身邊,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據(jù)說,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所下制誥,多出自上官婉兒的手筆。婉兒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所以曾有“巾幗宰相”之名。
唐中宗復位后,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為九嬪之一,后宮地位僅在皇后之下,權勢地位比武則天時期更進一步。中宗暴亡后,在唐隆之變中上官婉兒因與韋后關系過密,而被李隆基所殺。
有學者認為,上官婉兒因罪被誅,死于710年7月,葬于710年8月,可謂匆匆下葬,因此墓制普通。
耿慶剛表示,從天井、甬道和墓室被個大范圍破壞的情況判斷,不似一般盜墓所致,應系大規(guī)模、有組織的破壞行為,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行為。從出土文物來說,主要是壁龕里的騎馬俑、動物俑、人俑,因為還沒有完全整理出來,陶俑數(shù)量還不確定。沒有發(fā)現(xiàn)金銀玉器,這與大規(guī)模的破壞有關系。
當記者追問,毀墓行為發(fā)生在什么時期?耿慶剛說,不好下結論,是一次性的毀壞還是多次性的,目前都無法確定,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考證。
針對有網(wǎng)友稱,在考古工地親眼看見了上官婉兒的尸骨,耿慶剛解釋道,墓中發(fā)現(xiàn)的只是一塊碎骨渣,很小,從理論上來說是不是人骨、是不是上官婉兒的尸骨,都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鑒定、研究才能確定。(記者冽瑋 阿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