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陜西省語言學會會長、陜西師范大學博士導師胡安順教授
一
“止干戈,一海內,代神農,千古雄風猶在;旁日月,撫顓民,順天紀,萬年土德長存。”這是2001年胡安順先生應陜西省黃帝陵祭陵辦邀請為清明節(jié)公祭黃帝陵所撰寫的對聯,之后連續(xù)多年他都為黃帝陵撰寫對聯或祭文。先生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在古漢語教學、科研改革方面堪稱學界風范。
胡安順先生是商州區(qū)白楊店人,幼時喪父,家境貧寒,童年時代常常上山割草放牛,但他好讀書,愛學習,常常在豆油燈下看書至深夜,甚或飯食之際手不釋卷。小學、中學時期,他的作文屢次得到老師的講評,毛筆字也常常得到老師的夸獎,以為運筆得法,點畫近于字帖。1964年秋上初中二年級時,他由商縣夜村三中轉學到新疆兵團農六師103團子校,1966年到農六師子校上高中,1969年參加工作,先后在103團任連隊戰(zhàn)士、班長和文教。1973年就讀于喀什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0年赴華東師大中文系進修,1981年考取東北師大漢語史碩士研究生,1984年畢業(yè)分配到陜西師大中文系任教至今。先生說,在他求學的路上,也有過艱難。在商縣上中學時國家處于困難時期,生活最艱苦,缺吃少穿,頓頓稀飯就酸菜,整日饑腸轆轆。住宿條件也很差,全班數十男生擠在一個大宿舍,冬天沒有任何取暖設備,晚上個個縮在被窩當“團長”。轉學到新疆后情況有所好轉,但經濟上依然困難,尤其是在讀高中的日子里。不過,生活雖然艱苦,精神上卻沒有多少負擔,他一心學習,且對前途充滿希望,無論在商縣三中還是在新疆兵團中學,學習成績均名列前茅,在兵團中學還當了班長。“文革”停課期間,他自學讀了不少中外名著,增長了許多知識。文革結束后,他問學于史存直先生,師從李葆瑞先生專攻音韻學,得到名師指點,獲益不少,在專業(yè)上取得了不少成績。恩師的諄諄教導,常使他感念不忘。1987年,先生又在北京參加了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為期一月的古漢語高級講習班,授課教師有郭錫良、何九盈、蔣紹愚、張之強、王寧、許嘉璐、趙誠、何樂士等先生,他們當時風華正茂,而成就卓著,講授風格各異,均對先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陜西師大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先生長期擔任古漢語教研室主任和學術帶頭人,從最初的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博導,一步一個臺階,榮譽與日俱增,但先生的信念和宗旨絲毫未變,始終堅持讀書教書著書,立人立德立言。
二
先生書房中的書很多,主要是古代典藉,八九個書架也裝不下,滿地都是整摞整摞的書,幾無立足之地,內容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等。平日里除了給博士生上課以外,先生都是在書房里撰文、編書或從事詩詞寫作。多年來,他先后編寫出版了《左傳紀事精選》《白話淮南子》《音韻學通論》《春秋左傳集解釋要》《古代漢語》《雛鳳新聲》《春秋左傳辭典》《說文段注疏義》等書,發(fā)表了《長入說質疑》《關中人辨識古入聲字方法說略》《左傳辭令的語言特色》《漢語輔音韻尾對韻腹的穩(wěn)定作用》《唐代洛陽詩人用韻考》《漢語音同義通例證》等學術論文。先生撰寫的論文觀點新穎,論證嚴密,有多篇在高層次刊物發(fā)表或被有關刊物全文轉載。他的代表作《長入說質疑》對王力先生的“古無去聲說”提出質疑,北大周祖謨先生稱該文“足與江晉三之說相證”。他撰寫的《漢語輔音韻尾對韻腹的穩(wěn)定作用》提出漢語韻尾對韻腹具有穩(wěn)定作用。《春秋卿士辭令與戰(zhàn)國策士辭令異同論》指出卿士辭令與策士辭令的不同特色及形成原因,這些結論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