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發(fā)現(xiàn)了一座罕見的北周家族墓地。昨日記者從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獲悉,這座家族墓的4座墓葬應分別埋葬了父子4人。他們是戰(zhàn)國時韓國國相的后裔,墓主人張猥曾任京兆郡守,這個職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西安市長”。該項目已經入圍“2012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候選名單。
其人當過“市長”91歲辭世
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長安區(qū)韋曲街道辦附近用兩年時間先后發(fā)現(xiàn)了4座北周墓葬。有墓志的三座,顯示出他們?yōu)楦缸雨P系。一座沒有墓志的,根據(jù)所處位置推斷為墓主人的第二個兒子。
墓主人張猥是南陽白水人,后移居長安,逝世于公元567年。他的墓是長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坐北朝南。墓志顯示,向上推至近千年他是戰(zhàn)國時“三世相韓”的后裔。“三世相韓”指戰(zhàn)國韓國國相張開地、張平及張良,但因張良后人都被斬首,因此推斷張猥應是為張開地、張平的后裔。
張猥一生篤信佛教,晚年官至京兆郡守,這個職務就是長安城的地方官,相當于現(xiàn)在的“西安市長”。91歲辭世。
由于該墓被嚴重盜擾,僅出土鐵鋪首、銀簪及墓志一合。
此次出土的騎馬吹排簫俑,排簫依然清晰可辨認。
其子兩個兒子都是大將軍
墓志顯示張猥有三子:景遵(張政)、景保、景興(張盛),其中長子與三子的墓都有墓志,身份清晰,兩個兒子都官居高位。
長子張政的墓位是個長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生前他戰(zhàn)功赫赫,曾任鎮(zhèn)遠將軍,相當于正四品。他享年62歲,逝世于572年。
三子張盛的墓位于張猥墓正北約30米,也是長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他在魏文帝時曾任平東將軍。相當于正三品,當時的平東將軍多為擁兵方鎮(zhèn),在諸將軍品位中地位較高。
還有一座沒有墓志的墓與上述兩座墓并列,東距張盛墓10米,西距張政墓15米。也是長斜坡墓道單室土洞墓。從所在位置來看,該墓與兩座張氏墓并排,又居于兩墓之間。因此推測該墓主人可能就是張猥的二兒子景保。
意義為北周喪葬習俗提供實物
雖因年代久遠,墓葬均盜擾嚴重,但不乏有價值的文物出土,在張猥墓中出土銅錢、鐵鏡及墓志一合。銅錢,鐵鏡位于墓室西北部,墓志位于墓室口。張盛墓出土鐵鋪首、銀簪及墓志一合。張政墓中出土的隨葬品最多,有陶俑、陶井、陶磨、陶碓及墓志一合。陶俑有武士俑、鎮(zhèn)墓獸、風帽俑、籠冠俑、騎馬俑、執(zhí)箕女俑等。
北周張氏家族墓地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關中地區(qū)北周墓葬形制、喪葬習俗,墓葬的排列、出土器物的演變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同時志文中關于張氏父子生平、入仕等內容的記載,也有補史的作用。
彩俑色彩鮮艷保存較好
“這座墓盜擾的時間早,加之上面又覆蓋了3座近代墓,所以許多文物得以保存下來。”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的專家郭永淇介紹,在張政墓的甬道及墓室南部,出土了墓志和陶俑等文物。其中陶俑種類豐富,包括武士俑、鎮(zhèn)墓獸、風帽俑、籠冠俑、騎馬俑、執(zhí)箕女俑等,個頭在20厘米左右,不大但姿態(tài)生動、顏色鮮亮。
站立的武士俑身穿明光鎧怒目圓睜,人面獸身的鎮(zhèn)墓獸呈蹲踞狀,風帽俑頭戴風帽身著交領右衽窄袖寬袍,最威風的是鎧甲俑,身穿鎧甲騎于甲馬之上。各種彩俑各司其職,形成一支規(guī)模團隊,護衛(wèi)著墓主人。
雖然有些破損,但陶俑保存狀態(tài)都還比較好,能夠修復起來。除陶俑外,還出土了陶井、陶灶、陶磨等當時家庭常見的器物模型。
石棺北周時期身份的象征
在張政的墓室北側發(fā)現(xiàn)了一個東西向的青石質石棺,長2.2米、寬1.01米、高1.12米。它制作精美,由蓋、底、頭擋、足擋及南北兩塊棺幫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