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重慶龍湖西苑的秦女士最近反映:她在市場上花3萬多元買了2把“非洲黃花梨”的紅木椅子,盡管價格比其他的紅木家具低了好幾倍,但質地卻差不多。今天,秦女士卻對記者說:“一位懂行的朋友來做客說這紅木家具假的,我開始還不相信,后來經專門鑒定,結果家具中就沒有紅木!”
紅木家具市場的火熱,帶動投資和保藏購買紅木家具消費急速增加。然而,由于紅木家具市場良莠不齊、造假嚴重而又難辨真?zhèn)?,涉及到紅木家具材質的消費投訴明顯上升。記者走訪重慶市場發(fā)現(xiàn),一些商家炮制出非洲紫檀、印度紫檀、巴西黃花梨等家具產品,統(tǒng)標稱為“紅木家具”高價出售。巴西黃花梨并非花梨木,而是原產非洲的古夷蘇木;非洲紫檀、印度紫檀也并非紫檀木,而是亞花梨木。重慶市家具協(xié)會負責人表示,一些不法廠商鉆消費者缺乏紅木知識的空子,將外文商品名與拉丁文混淆,以一些顏色、紋路相近的木料攀附名木,實際上是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重慶家具市場上除了很多商家利用消費者對木材了解并不專業(yè)的情況,故意混淆木材的名稱和概念來獲取高額利潤外,還采用在家具的顯要位置處用紅木材料,隱蔽地方摻雜木的方式造假。紅木一般是按照重量和面積計算價格,以一套價值5萬元的花梨5件套家具為例,椅子兩腿之間的橫梁、椅子背、側面的非承重隱蔽部位大約占1/4至1/3。如果這些部位摻入邊材雜木,做成家具價格差價近萬元。一家中型紅木企業(yè)每年大約加工1萬立方米的木材,紅木出材率通常為30%至50%,通過裁入邊材能將出材率提高3%左右。紅木的價格若為每立方米一兩萬元,每年僅材料就能凈賺300萬至500萬元。
重慶市質監(jiān)局質檢處負責人表示,紅木家具屬于專業(yè)的林產品,他們只能檢測產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無法檢測它的成分、樹種等。同時,由于家具要檢測必須取材料,對消費者而言,花幾十萬元買的家具,不可能敲掉一部分去檢查,造成很多消費者“諱疾忌醫(yī)”。業(yè)內人士坦言,目前,市場銷售的紅木家具僅對尺寸和用料進行了簡單的標注,沒有一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標注。今年8月1日將正式實施的國家標準《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規(guī)定紅木家具產品必須配備全國統(tǒng)一的產品質量明示卡,若消費者發(fā)現(xiàn)產品有問題,明示卡可作為申訴和索賠的證據(jù)。(工人日報)